[发明专利]一种T字弧形防撞梁及其液压成形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8503.8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摩多巴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21D26/033;B21D26/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加强筋 紧固件 左端面 顶面 通孔 液压成形工艺 连接横梁 两端开口 内部中空 向上弧形 支架固定 长条状 底支撑 弧形面 同轴向 车头 车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字弧形防撞梁,通过支架固定在车头或车尾的连接横梁上,所述防撞梁呈长条状设置,防撞梁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顶面的中部要高于左右两端,并由顶面的左右两端朝顶面的中部逐渐向上弧形过渡,防撞梁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防撞梁的左端面和右端面的截面呈现为T字形截面,在防撞梁的顶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防撞梁同轴向,即凹槽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在防撞梁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在凹槽的槽底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防撞梁的顶面下方为加强筋,在通孔中穿设有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凹槽的槽底支撑在所述加强筋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液压成形工艺制造的T字弧形防撞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防撞梁的制造,一般采用辊压、冲压、热成型工艺制成,冲压工艺成本低但成形效果差,成形后的材料强度低,安全系数差;辊压工艺的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但是对截面的要求也很苛刻,热冲压成型原理是钢板经过加热到900°左后后进行热冲压,再在模具中冷却,形成马氏体,可以大幅度提高钢板强度,但热成型工艺制造的防撞梁由于受到冲压模具的限制,一般只能被做成U形槽并且热成型由于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冲压,此时钢材处于软化状态,对冲压技术的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很容易报废,并且其成本相对于其他工艺也高很多。
另外,目前德国一些厂家还采用了以塑代钢的防撞梁,其加工工艺与热成型类似,它是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为原料,添加专用的耐磨剂,在高温超高压状态下制成,该工艺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较为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T字弧形防撞梁及其液压成形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T字弧形防撞梁,通过支架固定在车头或车尾的连接横梁上,所述防撞梁呈长条状设置,防撞梁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顶面的中部要高于左右两端,并由顶面的左右两端朝顶面的中部逐渐向上弧形过渡,防撞梁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防撞梁的左端面和右端面的截面呈现为T字形截面,在防撞梁的顶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防撞梁同轴向,即凹槽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在防撞梁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在凹槽的槽底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防撞梁的顶面下方为加强筋,在通孔中穿设有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凹槽的槽底支撑在所述加强筋上。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防撞梁的顶面沿轴向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防撞肋条,所述防撞肋条相对于所述防撞梁的顶面凸出设置。
一种用于制造上述T字弧形防撞梁的工艺方法,它采用了液压成形设备,所述液压成形设备包括有液压成形模具,所述液压成形模具包括有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的底部和下模的顶部开设有型腔,合模后,上模与下模的型腔构成了T字形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尺寸与T字形防撞梁的标准尺寸接近,在上模的底部和下模的顶部还开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合模后,上模与下模的凹槽形成有圆形通道,圆形通道与模腔内部相连通,在液压成形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堵头,堵头的后部固定在液压缸上,堵头的前部插设在圆形通道中,堵头通过液压缸驱动朝向模腔方向进给,在堵头中形成有流道,在堵头的侧壁上开设有流道的进口,在堵头的前端部开设有流道的出口,在流道的进口通过水管连接着供液源,该工艺方法包括了如下步骤:
1)、根据所需T字弧形防撞梁的标准尺寸设计液压成形模具。使得模腔的尺寸与T字弧形防撞梁的标准尺寸一致;
2)、对空心方管进行冲压预成形;
3)、将预成形后的方管放置到下模上,随后启动上模上方的压力机,由压力机驱动上模下压,使得上模与下模合模,将方管封闭到模腔中;
4)、启动模腔两侧的液压缸,由液压缸驱动堵头朝向模腔进给,将方管的两端堵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摩多巴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摩多巴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8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式卡车前保险杠
- 下一篇: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