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水杨酸的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1815.4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钧;游欣如;顾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06 | 分类号: | C08G63/06;A61K47/34;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杨酸 纳米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水杨酸的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水杨酸为单体,通过一步缩聚法快速而简便地制备得到聚水杨酸高分子;以聚水杨酸高分子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包裹疏水性抗肿瘤药物从而形成纳米载药体系。该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尺寸适中,粒径均一,能够利用肿瘤组织的增强渗透保持滞留效应(EPR)来增强瘤内的药物聚集,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有效治疗开拓了一种新的途径。本发明具有反应过程简单,反应步骤少,反应周期短、重复性高等优势,在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聚水杨酸的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一起,已成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中医治疗等,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为化疗。但是,由于大多数抗癌药物具有很强的疏水性,以及在胃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外排泵,致使抗癌药物的口服吸收效果很差,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且毒副作用大等缺陷,因此,提高化疗药的生物利用度以及病人的顺应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化疗药的给药(特别是注射给药)的最大障碍是溶解度低,难于制备适宜的制剂。往往需要采取各种增加溶解度的办法,如将药物制备成盐、加入潜溶媒、加入助溶剂、以及加表面活性剂增溶。由于成盐往往需要强酸或强碱条件,对许多药物往往不适用;生理安全的潜溶媒很少,且用量有限;通过与药物形成络合物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助溶剂的安全性不易保证。对于水溶性较差的药物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措施,这往往导致许多不足,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近年来,采用纳米药物载体负载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肿瘤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纳米载药体系的高特异性以及高效率使得其备受关注。由于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 effect),尺寸为10~200 nm的纳米药物能够更好的在肿瘤部位聚集,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及药效,并且减少了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而且,不同粒径的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部位不同。利用聚合物自组装的特性,制备纳米载药体系是纳米药物载体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聚合物的结构可调控性,以及特殊的环境响应性,使得其在纳米递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组织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上是作为口服抗炎症药物主要是作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来使用。但水杨酸存在两个缺点:一是由于两分子水杨酸能够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导致对细胞的生物合成效果受到影响,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二是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聚水杨酸的纳米载药体系。本发明以水杨酸为单体,通过一步缩聚法快速而简便地制备得到聚水杨酸高分子;以聚水杨酸高分子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包裹疏水性抗肿瘤药物从而形成的纳米载药体系。该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尺寸适中,粒径均一,能够利用肿瘤组织的增强渗透保持滞留效应(EPR)来增强瘤内药物的聚集,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为疾病的有效治疗开拓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水杨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聚水杨酸在作为或制备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聚水杨酸的纳米载药体系。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纳米载药体系在作为或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以水杨酸为单体,通过一步缩聚法制备得到聚水杨酸高分子。
所述聚水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在冰浴条件下,向无水吡啶中滴加氯化亚砜,搅拌15~20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18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芳香胺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己内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