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5418.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0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邹云峰;蒋硕;何旭辉;葛盛昌;蔡陈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E01F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07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线路 风屏障 组合式轨道 屏障单元 交通声 立柱 车辆行驶 屏障层 声屏障 布设 和声 导流通道 多根立柱 气流冲击 区域布设 纵向间隔 叠合 固接 降噪 抗风 排布 同侧 泄流 底座 噪音 行驶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包括多根立柱,立柱沿高架线路的纵向间隔排布于高架线路的两侧并固接于底座或底面上,处于高架线路同侧的相邻两立柱之间设有风声屏障单元,风声屏障单元包括用于对侧风气流进行导向和泄流以防止侧风气流对高架线路上行驶的车辆造成气流冲击的风屏障层以及用于阻止高架线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递的声屏障层,风屏障层和声屏障层均叠合布设,且风屏障层朝向高架线路外侧布设,声屏障层朝向车辆行驶区域布设,风屏障层之间的间隙和声屏障层之间的间隙构成侧风气流的导流通道。本发明的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通过将风声屏障单元安装于高架线路两侧的立柱上,同时满足高架线路抗风和降噪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相比于地下线和地面线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国内众多城市交通采取高架线路敷设方式,如高架公路、高架轨道、高架桥梁等。由于架于高处的轨道桥梁周围无树木等阻挡物,导致高架线路上行驶的列车产生的噪声更易于传播,造成噪声污染。
目前为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通过在高架线路的两侧安装声屏障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噪声污染的问题,但是却未考虑到架于高处的轨道的周围无树木或其他建筑物的阻挡,高架线路两侧的侧风气流更大,特别是对于时常有大风天气的沿海地区,高架线路两侧的侧风气流冲击行驶区域内的车辆,尤其是当侧风气流的方向与车身面垂直时气流冲击力最大,降低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由于声屏障为不透风的板状架构,虽阻挡了高架线路两侧的气流直接作用于车辆,但气流冲击声屏障板的同时增大了高架线路所受的风载,影响高架公路、高架轨道、高架桥梁等高架线路结构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以解决现有的交通高架线路两侧的声屏障无法满足交通高架线路的抗风要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包括多根立柱,立柱沿高架线路的纵向间隔排布于高架线路的两侧并固接于底座或底面上,处于高架线路同侧的相邻两立柱之间设有风声屏障单元,风声屏障单元包括用于对侧风气流进行导向和泄流以防止侧风气流对高架线路上行驶的车辆造成气流冲击的风屏障层以及用于阻止高架线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递的声屏障层,风屏障层和声屏障层均叠合布设,且风屏障层朝向高架线路外侧布设,声屏障层朝向车辆行驶区域布设,风屏障层之间的间隙和声屏障层之间的间隙构成侧风气流的导流通道。
进一步地,声风屏障还包括固设于立柱上的用于连接相邻两立柱的横向连接板以及沿高架线路的纵向间隔排布并固设于横向连接板上的连接肋,横向连接板和/或连接肋用于安装风屏障层和声屏障层。
进一步地,风屏障层包括固设于连接肋上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块挡风叶片。
进一步地,相邻挡风叶片之间的间距可调和/或挡风叶片的叶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
进一步地,挡风叶片朝向高架线路外侧的叶面上设有用于提高挡风叶片的导流性能的风嘴。
进一步地,声屏障层包括设于立柱上部的声屏障板以及设于连接肋和/或横向连接板上的共鸣腔;共鸣腔为设有开口的腔体且开口朝向车辆行驶区域;或者共鸣腔的内腔分隔为多个互不相通的独立腔,独立腔均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车辆行驶区域。
进一步地,开口为设于共鸣腔上的缝隙、通孔、通槽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共鸣腔包括消声频率不同的第一共鸣腔和第二共鸣腔;多个第一共鸣腔与多个第二共鸣腔分别排布于声屏障层的上部和下部;或者第一共鸣腔与第二共鸣腔相间布设;或者多个第一共鸣腔与多个第二共鸣腔相间排布;或者多个第一共鸣腔与一个第二共鸣腔相间排布;或者多个第一共鸣腔与多个第二共鸣腔分别排布于声屏障层的两侧,多个第一共鸣腔布设于多个第二共鸣腔与风屏障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音效果强的高速公路屏障
- 下一篇:一种减速带振动发电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