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缓冲装置及缓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5634.9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8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聂宏;葛东东;魏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J9/08 | 分类号: | F41J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空 掠海型 无人 靶机 缓冲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主摇臂(2),副摇臂(3),冲浪板(4),支架组件,上滑块组件,下滑块组件,缓冲器组件,主摇臂与缓冲器连接轴(27),主摇臂与副摇臂连接轴(28),主摇臂与冲浪板安装轴(29);支架组件与掠海型无人靶机的机身(1)固定,主摇臂安装轴(25)穿过主摇臂安装孔,使得主摇臂(2)可以绕主摇臂安装轴(25)转动;所述主摇臂与缓冲器连接轴(27)从左到右依次穿过主摇臂(2)左边部分上部安装孔,缓冲器活塞杆(8)安装孔以及主摇臂(2)右边部分上部安装孔,使得主摇臂(2)、缓冲器组件可以绕主摇臂与缓冲器连接轴(27)转动;所述主摇臂与副摇臂连接轴(28)从左到右依次穿过主摇臂(2)左边部分中间安装孔,副摇臂(3)中间安装孔以及主摇臂(2)右边部分中间安装孔,使得主摇臂(2)、副摇臂(3)可以绕主摇臂与副摇臂连接轴(28)转动;所述主摇臂与冲浪板安装轴(29)从左到右依次穿过主摇臂(2)左侧下部安装孔,冲浪板(4)安装孔以及主摇臂(2)右侧下部安装孔,使得主摇臂(2)、冲浪板(4)可以绕主摇臂与冲浪板安装轴(29)转动;缓冲器外筒安装轴(26)穿过缓冲器组件外筒(9)安装孔,使得缓冲器组件可以绕外筒安装轴(26)转动;
上述上滑块组件包括上滑块(6),副摇臂与上滑块组件连接轴(30)以及上滑块支架(5),上滑块(6)与支架组件中的导轨(7)构成导轨副,使得上滑块(6)可以沿导轨(7)方向做直线运动,上滑块支架(5)上设置有副摇臂安装孔,通过副摇臂与上滑块组件连接轴(30),将副摇臂(3)与上滑块组件铰接在一起,使得副摇臂(3)上端可以绕上滑块组件转动;
上述下滑块组件包括下滑块(33),副摇臂与下滑块组件连接轴(31)以及下滑块支架(32),下滑块(33)与冲浪板(4)上的冲浪板导轨(23)构成导轨副,使得下滑块(33)可以沿冲浪板导轨(23)方向做直线运动,下滑块支架(32)上设置有副摇臂(3)安装孔,通过副摇臂与下滑块组件连接轴(31),将副摇臂(3)与下滑块组件铰接在一起,使得副摇臂(3)下端可以绕下滑块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组件包括主摇臂安装轴(25),缓冲器外筒安装轴(26)以及导轨(7);主摇臂安装轴(25)与缓冲器外筒安装轴(26)穿过无人靶机机身安装孔,与机身固定;导轨(7)通过螺栓固定在无人靶机机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器组件包括外筒(9),活塞杆(8),浮动活塞(12),内密封件(11),外密封件(10),活塞(13)和油针(14),油针(14)安装于外筒(9)底部,与活塞(13)端面的孔配合,形成变截面油孔;外筒(9)底部还设有注油孔(16);活塞(13)通过侧面定位销(22)与活塞杆(8)固定,活塞(13)上设有一个主油孔(17)和两个侧油孔(18);浮动活塞(12)位于活塞杆(8)内部,在浮动活塞(12)上设置有动密封圈,用于密封活塞杆内部的气体;活塞杆(8)头部设有充气孔(15);外筒(9)端部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外密封件(10)与内密封件(11),内密封件(11)外围设置两道静密封圈,内侧设置一道动密封圈;外密封件(10)内侧设置有一道防尘密封圈,外密封件(10)的外围通过螺纹与外筒(9)内侧连接,并将内密封件(11)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缓冲装置实现的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当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冲浪板(4)触水时,通过冲浪板(4)将载荷向上传递,主摇臂(2)绕主摇臂安装轴(25)向上转动,上滑块组件沿导轨(7)滑动,缓冲器组件在绕外筒安装轴(26)转动的同时,缓冲器将被压缩,活塞杆(8)沿外筒(9)轴线方向被压进外筒(9)内部,吸收碰撞能量,降低传递到超低空掠海型无人靶机机身上的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6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击命中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隔火片材结构的微烟型大吐珠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