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便携式食品危害因子检测仪检测食品危害因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4958.9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2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丁利;许宙;康震;清江;王季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12214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昌娟;田阳 |
地址: | 315334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曲线 检测 预处理 预处理样品 专用试剂盒 海量样本 检测结果 快速检测 浓度指数 通用性强 因子检测 准确定量 自动校正 自动校准 试剂盒 处理器 内置 校正 离子 | ||
1.一种利用便携式食品危害因子检测仪检测食品危害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专用试剂盒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1)通过在Fe3O4磁纳米粒子上修饰EDC(1-(3一二甲氨基丙基)-3一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琉拍酞亚胺(NHS),制成活化磁纳米粒子,再与DNA1(5'-NH3-(T)10-CCGGTGGGTG GTCAG GTGGG ATAGC GTTCC GCGTA TGGCC CAGCG CATCA CGGGT TCGCA CCA-3')反应,制得Fe3O4-DNA1悬液。
2)在金纳米粒子上修饰适配体DNA1的互补链DNA2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形成DNA2-AuNPs-AchE聚合物并分散于磷酸缓冲液中;
3)取待测食品样品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Fe3O4-DNAl悬液中,振荡反应;取反应后的Fe3O4-DNA1-食品危害因子纳米粒子与步骤2)制得的AchE-AuNPs-DNA2聚合物溶液混合,振荡反应,并用超纯水洗涤;将反应后的Fe3O4-AuNPs纳米粒子加入到pH为6.0的乙酰胆碱液中,水解,得到处理后的样品溶液;
(2)标准曲线校正:利用两个已知浓度标准样品对处理器中的关于食品危害因子的离子浓度指数变化值(y)和食品危害因子浓度(x)的标准曲线进行两点校正;
(3)食品危害因子的检测:
将离子传感器插入步骤3)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中,检测其中的离子浓度指数,并将离子浓度指数转换为电压信号传送至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接收离子传感器输入的微弱电压信号,对其进行放大处理;
A/D转换器接收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依据校正后的标准曲线计算出食品样品中危害因子的浓度,并将该浓度显示在显示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食品样品、Fe3O4-DNAl悬液、AchE-AuNPs-DNA2聚合物溶液和乙酰胆碱液的体积比为2: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水解时间为2-1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水解时间为2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因子为双酚A、重金属镉、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重金属Hg、重金属铅或可卡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因子为双酚A,所述标准曲线为y=-0.15ln(x)+1.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9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食品危害因子检测仪
- 下一篇:自动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