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制备银杏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4688.X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崔莉;王晓;闫慧娇;耿岩玲;刘伟;付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65/19 | 分类号: | C07C65/19;C07C65/05;C07C51/42;C07C51/47;C07C51/4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制备 银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总银杏酸提取物中银杏酸单体的方法,通过β‑环糊精包合银杏酸的方式提高亲水性,从而改善提取物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例,采用的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庚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1:1.5:1,v/v)。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性分离出白果新酸、白果酸、十七烷二烯银杏酸、氢化白果酸、十七烷一烯银杏酸,五种高纯度的银杏酸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高效,成本经济,适用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具体为应用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银杏酸类单体化合物(白果新酸、白果酸、十七烷二烯银杏酸、氢化白果酸、十七烷一烯银杏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酸类化合物是银杏中叶、白果和果皮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类重要的药效成分,是6-烯基水杨酸的衍生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酸类成分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抗癌、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银杏酸成分是一种低极性结构类似物,分离难度高。传统的单体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大孔树脂等,其局限性是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样品纯度低,而且反复柱层析对样品有不可逆性吸附作用,分离得到银杏酸类化合物单体制备效率低、成本较高。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无需任何固体支持物的高效、快速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它避免了固态支持体或载体带来的样品易被死吸附、损耗和变性等各种问题,使用其它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型分离时,其分配效率会显著降低,溶剂消耗量大,HSCCC保证较高峰型分辨度,分离量大、样品无损失、回收率高、分离环境缓和,节约溶剂。高速逆流色谱能直接进大量粗提样品或合成混合物,分离结果能达到相当高的纯度,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化学物质的制备分离和纯化。pH-区带逆流色谱是在逆流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备型分离技术,利用物质解离常数和疏水性的不同进行分离,具有分离量大、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碱和有机酸类成分的分离。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利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中药中生物碱的报道,本领域公知,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中所用到的溶剂系统是影响分离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到的溶剂有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丙酮、氯仿、乙腈等,每一溶剂系统中所使用的溶剂至少为两种。中药的提取分离,其中所包含的化合物成分复杂、含量也不明确。因此,溶剂体系的探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现有技术中的提取方式往往不具备借鉴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经济、操作简便、高效、可工业转化的,从银杏果皮中分离制备出多种高纯度银杏酸类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总银杏酸中单体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杏果外种皮与白果分离,外种皮置于阴凉处干燥,干燥后的外种皮采用石油醚提取,得到总银杏酸提取物。
优选的,干燥后的外种皮,用石油醚(沸程60-90℃)回流提取3次,每次2-3h,然后将提取物使用真空过滤装置过滤。合并所有提取液,在55±5℃下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总银杏酸提取物,将其储存在4℃的冰箱中进行进一步的区带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进一步的,银杏外种皮与石油醚的配比为,每1kg外种皮需要加入2-2.5L石油醚。
(2)将总银杏酸提取物进行β-环糊精包合,提高银杏酸的亲水性,得到β-环糊精-银杏酸包合物。
优选的,取蒸馏水加入β-环糊精于60±5℃进行磁力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钟,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所述银杏酸总提取物,避光60±5℃搅拌48h,将溶液于40±5℃蒸干水分,得β-环糊精-银杏酸包合物。
进一步的,上述操作中蒸馏水:β-环糊精:银杏酸总提取物的配比为1L:15g: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4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