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9717.1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冷先勇;缪永建;冷先强;张家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舜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C08G63/78;C08G63/52;C08G63/181;C08K5/526;C08L67/06;C08L23/06;C08K13/02;C08K3/34;C08K3/2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卿高山 |
地址: | 512600 广东省韶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酯化反应 共聚酯 收率 制备 混匀 二元酸 醇和催化剂 热塑性聚酯 澄清透明 废水排放 恒温保持 聚酯产品 快速升温 企业效益 减压 副产物 回收料 聚酯 出水 醇量 放入 减排 配比 缩聚 加热 生产成本 废弃 节能 消耗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配比取酯化反应原料:二元酸、二元醇和催化剂,将取得的酯化反应原料放入反应容器中,混匀后加热至160‑240℃,快速升温至160℃,再以30‑60℃/h速率升温至220℃,维持至出水达到理论值,完成酯化反应;(2)向完成酯化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热塑性聚酯,混匀,升温到240‑260℃,待反应体系变澄清透明后,恒温保持10‑60min,减压至50‑150Pa,缩聚1‑6h,制得共聚酯。所述的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消耗醇量少,还可以利用不合格的聚酯产品或废弃聚酯的回收料,反应快速、收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副产物生成和废水排放,节能、减排、环保,增加企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聚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的性能优异、价格便宜,广泛用于制备工程塑料、热熔胶、纤维和薄膜等材料,特别是具有芳香环的聚酯,如PBT、PET等。这些聚酯通常使用PTA、PIA、DMT等原料和二元醇先进行酯化或酯交换获得低聚物,再进行减压缩聚制得高分子。但物料全部进行酯化或酯交换所消耗的醇用量较大,生成的水、甲醇等副产物的量也比较大,使得聚酯产品的收率小。收率=目的产物质量/原料总质量,单纯用酯化法或酯交换法制备的聚酯绝大多数收率<75%,如PTA法生产PET,按n(PTA):n(EG)=1:2.5计算,PET理论收率为60%(不计回用醇)。尽管多余的醇可以回用,但需要增加设备和工艺,且回用醇因带较多杂质而纯度下降。
另外,生产不合格的聚酯废料以及使用后的聚酯废弃物大量堆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污染环境。因此,对废弃聚酯的再利用引起了很多研究。中国专利CN103710783A公开了废弃聚酯瓶生产涤纶短纤维的方法,该法生产消耗低,能制备出涤纶短纤维。中国专利CN101177503提供了一种废弃聚酯分解回收制备粉末涂料用聚酯的方法,该发明利用聚酯废料制得粉末涂料用的聚酯。以上等专利方法中,单纯的物理回收利用却无法弥补废弃聚酯性能的衰退;而醇解后再聚合的化学方法则存在消耗醇量大、副反应多、收率低等问题而导致效益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消耗醇量少,还可以利用不合格的聚酯产品或废弃聚酯的回收料,反应快速、收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副产物生成和废水排放,节能、减排、环保,增加企业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收率的共聚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取酯化反应原料:二元酸、二元醇和催化剂,将取得的酯化反应原料放入反应容器中,混匀后加热至160-240℃,快速升温至160℃,再以30-60℃/h速率升温至220℃,维持至出水达到理论值,完成酯化反应;(2)向完成酯化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热塑性聚酯,混匀,升温到240-260℃,恒温保持10-60min,减压至50-150Pa,缩聚1-6h,制得共聚酯。
较佳地,步骤(1)中酯化反应的原料还包括多元醇,所述多元醇选自选自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所述多元醇与所述二元酸的摩尔比为0~0.02:1。
较佳地,步骤(2)中还向完成酯化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助剂;所述助剂包括成核剂、结晶促进剂、光稳定剂和热稳定剂。如滑石粉、钛白粉、聚乙烯蜡、亚磷酸三苯酯等;所述助剂总用量为二元酸和二元醇质量总和的0-5%。
较佳地,所述二元酸选自二元芳香羧酸或其酸酐、二元脂肪酸或其酸酐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二元芳香羧酸或其酸酐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苯酐、1,3-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所述二元脂肪酸或其酸酐为碳原子数4-36的不含苯环结构的二元羧酸或其酸酐,选自1,4-丁二酸、戊二酸酐、1,6-己二酸、1,8-辛二酸、1,10-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二聚酸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舜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舜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9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