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0463.3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5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唐华杰;赵世杰;黄灿彬;孟圣康;何儒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管道 发射机构 弹丸 摩擦轮 连发 电机 拨弹装置 承载底板 可控 发射 对称安装 高速发射 管道安装 体积小 中空 拨出 套在 转动 挤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及方法,发射机构包括承载底板、发射管道、发射摩擦轮、第一电机、送弹管道、以及拨弹装置;所述发射管道、第一电机、送弹管道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板上;所述发射管道末端中空;所述发射摩擦轮套在第一电机上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发射管道末端两侧,且两个发射摩擦轮外侧面的距离小于弹丸直径;所述送弹管道与所述发射管道连接;所述拨弹装置通过控制拨弹的转动角度实现挤压拨出单个或多个弹丸。该发射机构不仅能高速发射单个弹丸,还可实现多个弹丸的连发。整个发射机构体积小、控制简单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射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的对转双轮发射机构是由撞针撞击弹丸,使弹丸进入发射管道。对转双轮在无刷电机作用下高速旋转,才能使弹丸在摩擦力作用下高速地发射出去,这样的发射机构可以实现单个球体发射可控,但是因为撞针的运动需要一个周期,发射出一个弹丸后,会有延时才可以发射下一颗弹丸,不能够实现高速地可控多球连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该发射机构不仅能高速发射单个弹丸,还可实现多个弹丸的连发。整个发射机构体积小、控制简单可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包括承载底板、发射管道、发射摩擦轮、第一电机、送弹管道、以及拨弹装置;所述发射管道、第一电机、送弹管道安装于所述承载底板上;所述发射管道末端中空;所述发射摩擦轮套在第一电机上并对称安装于所述发射管道末端两侧,且两个发射摩擦轮外侧面的距离小于弹丸直径;所述送弹管道与所述发射管道连接;所述拨弹装置通过控制拨弹的转动角度实现挤压拨出单个或多个弹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拨弹装置包括拨弹摩擦轮和第二电机,所述拨弹摩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拨弹摩擦轮位于所述送弹管道上方,所述送弹管道在拨弹摩擦轮对应的上壁面开口,所述拨弹摩擦轮靠近送弹管道的侧面与所述送弹管道下壁面的距离小于弹丸直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机为无刷减速电机。无刷减速电机可以降低转速,提高扭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拨弹摩擦轮位于所述送弹管道与所述发射管道的连接处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弹管道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配合可检测送弹管道内是否有弹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射管道通过管道固定件与所述承载底板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射摩擦轮过盈套在所述第一电机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机为无刷电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弹管道为弧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控连发的发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弹丸进入送弹管道,弹丸滚入拨弹装置下方,控制拨弹装置的拨弹角度,拨弹装置大角度连续拨弹,实现多颗弹丸连发,拨弹装置小角度拨弹,实现单颗弹丸发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无刷减速电机带动拨弹摩擦轮,从而拨动送弹管道内的弹丸进入发射管道,通过控制无刷减速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拨弹摩擦轮的转动角度,实现单颗或多颗弹丸发射。
2本发明在送弹管道两侧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从而使发射机构具备检测送弹管道内是否储存有弹丸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控连发的发射机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4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