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0909.2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顺鑫盛源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3/16 | 分类号: | A23J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腥 大豆蛋白粉 大豆 甲状腺肿 热效应 胰蛋白酶抑制剂 可溶性蛋白 水溶性蛋白 血球凝集素 脂肪氧化酶 大豆产生 粉碎研磨 脱腥效果 蒸汽处理 制备过程 脱脂 热变性 备料 豆渣 钝化 制备 杀菌 剔除 全程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S2,粉碎研磨;S3,脱腥;S4,脱脂;S5,离心分离;S6,杀菌干燥。本发明利用低压的蒸汽处理大豆,可在钝化豆渣中的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的同时,有效的剔除导致大豆产生怪味的因子,脱腥效果佳;制备全程没有使用高温对大豆进行处理,避免了由于热效应导致大豆中水溶性蛋白热变性,致使食品中可溶性蛋白的利用率低的问题,保溶性高;且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蛋白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豆制品,是我国开发蛋白质资源的战 略重点,也是解决我国城乡居民蛋白质供给的基本途径。科学家建议: 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50克大豆,是补充优质植物蛋白质的最佳方 法之一。但是,大豆的豆腥味使很多人闻之生厌,食而乏味,影响了大 豆制品的可接受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去除大豆腥味的方 法。
现有的大豆脱腥的方法大多为高温脱腥法,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工艺复杂,同时会由于热效应导致大豆中水溶性蛋白热变性,从而使产品中水溶性氮占总氮的百分比即NSI值降低,大约不超过30%,致使食品中可溶性蛋白的利用效果差。而采用化学方法获得的脱腥大豆产品,虽然NSI值较高,但在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工业盐NaCl,其含量大于1.755%,如常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且价格较为昂贵,如用其做为食品的添加材料,必会使食品的生产成本普通提高,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选用颗粒饱满的大豆,然后用清水浸泡清洗20-30分钟,得到干净的大豆原料;
S2,粉碎研磨;将S1中的大豆原料加入放入脱皮机中进行脱皮,脱皮后的大豆反复研磨机中进行粉碎研磨,全程不加水,并对研磨后的产物过筛,得到大豆粉;
S3,脱腥:将S2中得到的豆粉放在0.2-0.8Mpa的蒸汽中处理15-30分钟,剔除怪味因子,得到脱腥的豆粉;
S4,脱脂:将S3中得到的豆粉放入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10-30分钟,得到均匀的豆浆,在温度不超过80℃的条件下,进行半脱脂;
S5,离心分离:将S4中豆浆添加到离心机中,以3000-7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离心5-20分钟,进行浆渣分离,即可得到大豆蛋白粉;
S6,杀菌干燥:将S5中的大豆蛋白粉进行杀菌处理后,放入喷雾干燥器中,得到干燥的大豆蛋白粉,最后放入无菌环境中存储。
优选的,所述S6中的杀菌方法采用低温巴氏杀菌。
优选的,所述S2中的过筛用筛网为60-80目筛网。
优选的,所述S6中在最终存储前,需要对干燥后的大豆蛋白粉用超微粉碎机研磨,并过筛后再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存储前的研磨过筛用筛网为100-400目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低压的蒸汽处理大豆,可在钝化豆渣中的 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的同时,有效的剔除导致大豆产生怪味的因子,脱腥效果佳;制备全程没有使用高温对大豆进行处理,避免了由于热效应导致大豆中水溶性蛋白热变性,致使食品中可溶性蛋白的利用率低的问题,保溶性高;且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顺鑫盛源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顺鑫盛源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