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1552.X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程旺生;彭新良;刘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钛得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3/06 | 分类号: | C09J183/06;C09J175/04;C09J167/06;C09J11/04;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杨克 |
地址: | 221011 江苏省徐州市贾***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黏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表面修饰纳米硼纤维10‑15份、吡咯烷酮基聚氨酯20‑30份、丙烯酸酯改性硅油30‑40份、5‑乙烯基四氢‑2‑氧代‑3‑呋喃羧酸乙酯3‑5份、增韧剂10‑20份、光引发剂1‑5份、乙酸乙酯10‑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公开的胶黏剂耐水性能、固化性能、粘接性能、耐高温性能及阻燃性能更加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胶黏剂是一种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一类化学制剂,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仪器仪表、电子电器、纺织、建筑、木材加工、室内装饰、生活用品等各个领域。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制件或材料向轻薄化、小型化、高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必然会带来制件或材料的装配密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胶黏剂的电绝缘性能、密封防水性和导热性能的更高要求,而在这样的条件下,胶黏剂的固化性能、粘接性能、耐高温性能、及阻燃性能亦显得尤其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胶黏剂大多残留有甲醛,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并且耐水性弱,粘结强度不够,机械性能及耐候性差,虽然都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但是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剪切强度还达不到部分严苛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易产生不上胶或胶结的物体易脱落等现象。
申请公布号为CN108165208A公开了一种胶黏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丁腈橡胶50~70份、改性聚氨酯30~50份、热塑性弹性体10~20份、聚合物微球5~10份、疏水剂5~10份、硅烷偶联剂5~10份、增强剂10~30份、增韧剂1~10份、增粘剂1~10份、有机锡催化剂0.1~0.5份、抗老化剂1~5份。此发明的胶黏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粘结强度在1.5MPa以上,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回弹性和耐久性,拉伸强度在29MPa以上,剥离强度在29N/mm以上。但是其成分复杂,成本较高,且耐候性和防火阻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研制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胶黏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黏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表面修饰纳米硼纤维10-15份、吡咯烷酮基聚氨酯20-30份、丙烯酸酯改性硅油30-40份、5-乙烯基四氢-2-氧代-3-呋喃羧酸乙酯3-5份、增韧剂10-20份、光引发剂1-5份、乙酸乙酯10-15份。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选自不饱和聚酯树脂、缩醛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选自安息香双甲醚、安息香乙醚、二苯基乙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端含氢硅油加入配置有恒温加料漏斗、冷凝管的烧瓶中,在80-90℃下减压蒸馏0.5-1h,然后通入氮气置换,打开冷凝水,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氯铂酸异丙醇溶液,再通过恒温加料漏斗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30%的反式-玉米素-9-Β-葡萄糖苷的异丙醇溶液,搅拌升温至80-85℃,保温5-6小时,旋蒸除去异丙醇,得到中间产物A;
步骤S2:将经过步骤S1制备得到的中间产物A溶于异丙醇中形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1-(3-氯-2-丙烯基)-3,5,7-三氮杂-1-氮翁三环[3,3,1,13,7]癸烷氯化物和碱性催化剂,在室温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通过过滤除去碱性催化剂,再加入丙烯酸氯乙酯,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4-6小时,旋蒸除去异丙醇,得到中间产物B;
步骤S3:将经过步骤S2制备得到的中间产物B浸泡在室温下的质量分数为5-10%的磷硅酸钠钙中20-30小时,后抽滤得到丙烯酸酯改性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钛得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钛得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1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