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桨结构及船舶推进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3533.9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8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浩;卢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H1/18 | 分类号: | B63H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叶 空泡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船体 连通 船舶推进器 螺旋桨结构 破裂 剥蚀 螺旋桨 桨毂 压强 桨叶表面 桨叶转动 目标区域 内部设置 气体传递 通气管道 水汽 外空间 吸力面 空腔 主机 抽出 船舶 驱动 融合 缓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结构及船舶推进器,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包括桨毂和桨叶;桨毂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每个桨叶内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通过多个第二管道与桨叶外空间连通,第一管道可与船体内连通,当桨叶转动时,以通过多个第二管道将船体内的气体传递至每个桨叶可形成空泡的位置;通过在桨叶内部设置通气管道,连通船体内部与螺旋桨吸力面易发生空泡剥蚀的区域,当驱动螺旋桨的主机工作时,通过对目标区域注入适量气体,这样空化生成的水汽在压强够高转为液体时,抽出的气体与桨叶表面的空泡空腔会发生自然融合,注入的空气可以使将要破裂的空泡得以维持,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泡破裂产生剥蚀并减轻破裂引起的振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桨结构及船舶推进器。
背景技术
空泡现象会发生于螺旋桨的表面,空泡的产生和破裂会造成螺旋桨上方船底板处发生相对强烈的振动;同时附着在桨叶表面的空泡发生破裂会导致螺旋桨表面产生剥蚀,从而大幅减少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加大螺旋桨侧斜这一设计参数,调节螺旋桨的径向载荷分布等通过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来避免上述问题。
但是,对于某些船型的个别船只,如某些集装箱船,若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则常常不得已采用牺牲推进效率的方法来达到减振和避免剥蚀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结构及船舶推进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泡破裂产生剥蚀并减轻破裂引起的振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螺旋桨结构,包括:桨毂和桨叶;
多个桨叶沿着桨毂的圆周方向与桨毂连接;
桨毂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每个桨叶内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通过多个第二管道与桨叶外空间连通,第一管道可与船体内连通,当桨叶转动时,以通过多个第二管道将船体内的气体传递至每个桨叶可形成空泡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管道包括一级支管道和多个二级支管道;
一级支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通过一级支管道与多个二级支管道连通;
二级支管道设置于一级支管道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且多个二级支管道均设置于一级支管道靠近桨叶转动方向的一侧,以通过多个二级支管道将船体内的气体抽出并释放在桨叶吸力面的表面。
进一步地,一级支管道位于桨叶各个半径处叶切面拱线中点的连线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二级支管道包括三级分支管和多个四级分支管;
三级分支管与第一管道连接,多个四级分支管均与三级分支管垂直设置,且分别与四级分支管连接;
多个四级分支管沿着桨叶的表面与外部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三级分支管与桨叶切面的拱线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四级分支管的方向均向船首方向伸出桨叶的吸力面。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包括一级主管道和二级主管道;
一级主管道朝向船首的一端与船体内部连接,一级主管道朝向船尾的一端与二级主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二级主管道的截面形状呈圆环状,多个第二管道沿着二级主管道圆周方向分别与二级主管道连接;
二级主管道的直径小于桨毂的直径。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螺旋桨结构,还包括阀门;
阀门设置于一级主管道上,以防止倒车时出现液体倒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推进器,包括上述的螺旋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3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