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温控系统及其温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6695.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俊;张金伟;周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温度采集模块 温控系统 充电控制单元 温度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 充电 新能源电动汽车 测量插头 充电过程 充电技术 电压信号 高效快速 控制处理 三眼插头 温度信号 信号转化 分压 温控 采集 供电 安全 | ||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和温度采集模块,充电控制单元内设有控制电路;温度采集模块安装在供电三眼插头内,用于测量插头的实时温度;控制电路与温度采集模块相连,温度采集模块将实时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中的温度采集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进行跟随处理,并由控制电路完成充电过程的控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EMI抗扰电路和分压跟随电路相连而成;EMI抗扰电路的一端与温度采集模块进行信号连接,分压跟随电路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进行信号连接,在使用时,温度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依次通过EMI抗扰电路和分压跟随电路进行处理后,将温度信号发送给单片机进行综合处理;
其中EMI抗扰电路即EMI保护电路,该电路能减少EMI对车载模块的性能影响;分压与跟随电路所起的作用;
EMI抗扰电路通过并联的电感ML1、电感ML2和电感ML3组成,在电感ML1和电感ML3前端的线路之间连接有电容MC13,在电感ML2和电感ML3之间连接有电容MC15,电感ML1、电感ML2和电感ML3的输入端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的TIN1端、TIN2端以及GNDT端相连;通过设置EMI抗扰电路,能够有效地消除电路中的电磁干扰;
分压跟随电路包括电压跟随器MU3A和电压跟随器MU3B;电感ML1、电感ML2分别对应连接电压跟随器MU3A和电压跟随器MU3B的正极;在电感ML2和电压跟随器MU3B之间设置有线路与电感ML3连接,该线路上设置有电容MC17;在电感ML1和电压跟随器MU3A之间设置有线路与电感ML3连接,该线路上设置有电容MC16;电容MC16与电容MC17并联;在分压跟随电路上还并联设置有电阻MR13和电阻MR14,电阻MR13的一端连接在电感ML1和电压跟随器MU3A之间,电阻MR14的一端连接在电感ML2和电压跟随器MU3B之间;在电阻MR13和电阻MR14并联后设置有线路,线路的尾端设置有电容MC12,MC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接地端GNDC;在电感ML3的后端设置有接地端GNDC,在电阻MR13的后端也设置有接地端VCCA;在电压跟随器MU3A的后端串联有电阻MR11和接口TP22,在电阻MR11和接口TP22之间设置有线路连接电容MC14,电容MC14的尾端设置有接地端GNDC;同理,在电压跟随器MU3B的后端串联有电阻MR15和接口TP24,在电阻MR15和接口TP24之间设置有线路连接电容MC18,电容MC18的尾端设置有接地端GNDC;接口TP22和接口TP24用于和单片机进行数据连接;
通过设置分压跟随电路能够有效地对采集的温度信号进行隔离和缓冲,保证信号的不失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为STM32、NXP(Freescale)或Microchip系列单片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采集模块采用铂电阻或NTC/PTC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6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充电柜
- 下一篇:一种架空配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