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成本和耐刮擦的性能的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组合物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6934.X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龙;王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23/12;C08L23/06;C08K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体流动 聚丙烯复合材料 低成本 耐刮擦 车用 内饰 聚丙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丙烯均聚物 粘均分子量 无机填料 有机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低成本和耐刮擦的性能的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组合物和应用,包括:a)抗冲聚丙烯,具有10.0‑3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b)丙烯均聚物,具有12.0‑10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c)高密度聚乙烯,具有5.0‑2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粘均分子量为30‑130万;e)有机硅;和f)无机填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组合物,具体涉及具有低成本和耐刮擦的性能的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无规聚丙烯(atactic polypropylene)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三种。一般工业生产的聚丙烯树脂中,等规结构含量约为95%,其余为无规或间规聚丙烯。工业产品以等规物为主要成分。聚丙烯也包括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物在内。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可高达167℃。耐热、耐腐蚀,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密度小,是最轻的通用塑料。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予以克服。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塑料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工程塑料的自给率不足16%。据中国工程塑料协会预测,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增长率为 15%,2010年约为10%,需求量将从2000年的44万t增长到2010年的140 万t。我国汽车制造业对工程塑料需求量增长迅速,到2010年总用量将达到 94万t(以塑料用量占汽车重量的5%~10%计)。聚丙烯用于汽车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因其模量和耐热性较低,冲击强度较差,因此不能直接用作汽车配件,轿车中使用的均为改性PP产品,其耐热性可由80℃提高到145℃~150℃,并能承受高温750~1000h后不老化,不龟裂。据报道,日本丰田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具有高取向结晶性的聚丙烯HEHCPP产品,可以作为汽车仪表板、保险杠,比以TPO为原料生产的同类产品成本降低30%,改性聚丙烯用作汽车配件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现有市面上的聚丙烯虽然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但是由于其配方体系中使用了大量橡胶弹性体增韧去达到高冲击性能,从而造成了聚丙烯改性产品的配方成本较高;还有一部分聚丙烯产品虽然具有高韧性和高刚性的钢韧平衡性,但是产品的耐划伤性能较差,因此,本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去开发符合各项要求的聚丙烯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和耐刮擦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具有低成本和耐刮擦的性能的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组合物和应用,包括:
抗冲聚丙烯,具有10.0-3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丙烯均聚物,具有12.0-10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 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高密度聚乙烯,具有5.0-20.0g/10min的根据ISO1133在230℃、2.16kg 负载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粘均分子量为30-130万;
有机硅;和
无机填料。
优选的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朴蓝聚烯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9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低气味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