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蒡子苷元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8074.3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宫国华;魏成喜;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5/12 | 分类号: | C07D405/12;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7 | 代理人: | 高艳丽 |
地址: | 028002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蒡 子苷元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牛蒡子苷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以牛蒡子苷元为母核,以取代的1,2,3‑三唑为化学修饰单元得到,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蒡子苷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专性寄生于温血动物有核细胞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和鸟类。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包括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五个阶段,其中速殖子(tachyzoites)是其主要致病阶段。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呈世界性分布,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呈慢性弓形虫感染,其主要损伤宿主眼部、脑部、心脏、肝脏等器官的生理机能,而且还会导致孕期宫内胎儿畸形。弓形虫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潜伏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严重影响人类、农畜及食品安全。
目前,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主要是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磺胺嘧啶(sulfadiazine)、螺旋霉素(spiramycin)、阿托伐醌(atovaquone)等。临床研究表明,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一起施用显示出明显的抗虫效果,但两者的结合药物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骨髓抑制、不耐受等),而且还会增加肝肾并发症的风险。阿托伐醌的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其抗虫效果十分有限。螺旋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菌剂,其仅被证明在高剂量下能延长受感染啮齿动物的存活时间。在怀孕早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而都不适用于孕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低毒、高效的抗弓形虫药物。
牛蒡(Arctium lappa L.)是菊科牛蒡子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成熟的果实牛蒡子(Fructus Arctii)作为传统草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牛蒡苷(Arctiin)和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牛蒡子苷元具有抗炎、抗病毒、抗阿尔茨海默症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非专利文献1(“牛蒡苷对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程小艳等,延边大学医学学报,第38卷第4期,第270-273页,2015年12月)、非专利文献2(“牛蒡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范小青等,上海中医药杂志,第51卷第4期,2017年)、非专利文献3(“牛蒡中有效成分对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张明月等,华西药学杂志,第32卷第6期,第661-663页,2017年)分别公开了牛蒡苷对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T.g.HSP70)诱导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AH)mRNA的表达。
CN101284823A、CN102342929A、WO2013023145A1分别公开了牛蒡子苷元的酯化、醚化、烷基化衍生物在提高机体耐受力、抗炎、抗内毒素、抗肿瘤、皮肤美白等方面的应用。CN103467417A公开了牛蒡子苷元碳酰胺衍生物可用于治疗与β-淀粉样肽形成相关的疾病。CN105732598A公开了牛蒡苷元醚类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CN105616400A公开了牛蒡子苷元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仍然没有关于牛蒡子苷元或其衍生物具有抗弓形虫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牛蒡子苷元的化合物,其具有抗弓形虫活性。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其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且稳定。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弓形虫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牛蒡子苷元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