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茸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2101.4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6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华;梁媛;董舒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95 | 分类号: | A23L2/395;A23L2/40;A23L2/52;A23L2/60;A23L33/125;A23L33/1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鹿茸 泡腾片 制备 鹿茸粉 胃肠道 超声波提取 蛋白酶酶解 副作用降低 创伤愈合 促进生长 甘露糖醇 局部刺激 麦芽糊精 免疫调节 配方调配 喷雾干燥 强壮身体 山梨糖醇 碳酸氢钾 碳酸氢钠 体外崩解 胃肠吸收 硬脂酸镁 速效 抗衰老 苹果酸 上清液 速溶性 保健食品 过筛 抗炎 溶出 压片 发育 吸收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鹿茸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食品及加工的技术领域。其主要制备方法如下:1)鹿茸粉的制备。选用的是蛋白酶酶解辅助超声波提取方法,提取后上清液喷雾干燥,过筛。2)鹿茸泡腾片配方调配。鹿茸粉、苹果酸、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糊精、硬脂酸镁、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压片制得鹿茸泡腾片。鹿茸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强壮身体、免疫调节、抗炎、抗衰老、促进创伤愈合等功能。泡腾片与普通片相比,体外崩解溶出药物,口服后液体在胃肠道大面积分布,约10~30min经胃肠吸收入血,降低了药物在胃肠道的局部刺激,从而副作用降低,具有速效、高效、速溶性好、易于吸收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鹿茸保健食品及加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鹿茸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赢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带下等功效。
《本经》云: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益气强志。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可见鹿茸自古以来就是滋补佳品。
泡腾片具有剂型新颖,服用方便、起效迅速;口感好,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快速崩解;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临床疗效;偏酸性,可增加部分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等优点。
目前市面上没有关于鹿茸泡腾片的相关产品。本发明中鹿茸泡腾片的研制,不仅为鹿茸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方式,还为中老年人、体虚怕冷者、性功能衰退者、疲劳过度的中青年、贫血者等提供了新的滋补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鹿茸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鹿茸泡腾片,所含各组分按质量计为:鹿茸粉20~30%,苹果酸3~5%,甘露糖醇2~3%,山梨糖醇2~3%,麦芽糊精25~40%,硬脂酸镁1~3%,碳酸氢钠12~25%,碳酸氢钾12~25%。
一种鹿茸泡腾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新鲜鹿茸切片,90~100℃煮制10~20min;
步骤二:将煮制后的料液,加入3%~5%的200000U/g的碱性蛋白酶,在35~45℃,pH9~10的条件下提取,提取时间2~4h,酶解后灭酶;
步骤三:在上述酶解提取过程中,同时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超声波功率150~250W,超声波时间30~60min;
步骤四:超声波提取后的料液使用离心机在4000~8000r,离心20~30min分离出上清液和沉淀;
步骤五:将上述分离出来的上清液,喷雾干燥,过筛,即制得鹿茸粉;
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得到的鹿茸粉与其他辅料进行配比混合。各组分按质量计为:鹿茸粉20~30%,苹果酸3~5%,甘露糖醇2~3%,山梨糖醇2~3%,麦芽糊精25~40%,硬脂酸镁1~3%,碳酸氢钠12~25%,碳酸氢钾12~25%;
步骤七: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均匀后的配料,用50~75%的食用乙醇润湿,使得湿度适宜,压片制得鹿茸泡腾片,在真空条件下包装进行保存。
有益效果:鹿茸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强壮身体、免疫调节、抗炎、抗衰老、促进创伤愈合等功能。泡腾片与普通片相比,体外崩解溶出药物,口服后液体在胃肠道大面积分布,约10~30min经胃肠吸收入血,降低了药物在胃肠道的局部刺激,从而副作用降低,具有速效、高效、速溶性好、易于吸收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2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