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及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9432.0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汪望勤;张冬伟;屈一波;费薇;吴磊;郭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4 | 分类号: | F02C7/24;F02C7/14;F02C6/00;F01D2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李英杰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装置 排气消声 烟气输入 微型燃气轮机 烟气排出口 吸声板 发电机组 分隔 微孔层 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燃气轮机 红外特征 内腔分割 排气噪声 温度过高 内表面 吸声层 变差 环隙 壳体 孔道 内孔 内缩 排出 腔体 伸入 烟气 隐身 | ||
一种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及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涉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该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微孔层、第一吸声层和若干个分隔吸声板,分隔吸声板将第一微孔层的内腔分割为多个腔体,位于烟气输入端的分隔吸声板向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内缩进第一距离;排气消声降温装置的烟气输入端与燃气轮机的烟气排出口连接,烟气排出口伸入烟气输入端的内孔第二距离,在烟气排出口的外表面与烟气输入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隙孔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排出烟气温度过高,排气噪声大,造成军用时热红外特征明显,隐身功能变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热红外特征、低噪声的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及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气轮机的排出烟气降温的方法主要有三类:利用尾气热能量发电、喷雾降温技术、吸收式制冷装置。但上述三类技术都有不足,尾气热能量发电虽可降低排气温度,实现排气热量的回收利用,但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成本高;喷雾降温技术就是对排气端加装细水雾蒸发冷却器实现大幅降低排气温度,但用于冷却的水无法得到及时补充,难以实现持久冷却;吸收式制冷装置是根据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来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但缺点在于热交换器体积过大,不便在排气管路加装,同时还需要增加室内通风系统,将热量最终传入到大气之中。
另外,传统的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常横向安装在整车的前部或后部,排气口距地面1200mm~1600mm,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时,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排气口热气(650℃以上,排气流速高达20m/s,排气噪声高达120dB)轴向通过排气口门直接吹向车辆两侧,易造成燃气轮机发电效率变低,车辆排气侧与周围环境温差过大,易呈现明显热红外特征,军用时隐身功能变差,噪声污染严重,同时给车辆两侧周围人员及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综上,设计一种能够降低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排出烟气的温度和排气噪声的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及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及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排出烟气温度过高,排气噪声大,造成军用时热红外特征明显,隐身功能变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车载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排出烟气温度和排气噪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气消声降温装置,所述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具有烟气输入端和烟气输出端,所述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包括:管状的壳体;管状第一微孔层,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第一吸声层,填充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微孔层之间;若干个分隔吸声板,设于所述第一微孔层内侧,所述分隔吸声板将所述第一微孔层的内腔分割为多个腔体,位于所述烟气输入端的所述分隔吸声板向所述排气消声降温装置内缩进第一距离;所述排气消声降温装置的烟气输入端与燃气轮机的烟气排出口连接,所述烟气排出口伸入所述烟气输入端的内孔第二距离,在所述烟气排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烟气输入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隙孔道。
优选地,所述分隔吸声板包括第二微孔层、第三微孔层和设于所述第二微孔层和所述第三微孔层之间的第二吸声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烟气输入端和所述烟气输出端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烟气输出端的口部枢接有防雨帽。
优选地,所述排气消声降温装置还包括混合段,所述混合段设于所述烟气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混合段包括:混合外壳,所述混合外壳与所述壳体连接;芯轴,设于所述混合外壳的内孔中心;以及螺旋板,设于所述芯轴和所述混合外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9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用燃气轮机箱装体
- 下一篇:一种新型怠速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