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1125.6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3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威;赵勇;胡俊峰;侯壮;陈凡;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木 缺陷 无损 检测 系统 天线 控制 平台 | ||
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属于树木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树木内部缺陷无损检测结果,克服发射天线位置和接收天线位置固定不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包括运动部分和支撑部分,运动部分包括两辆自动循迹小车和两个天线搭载部分,支撑部分包括升降支架和轨道平面:轨道平面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循迹轨道,两辆自动循迹小车沿循迹轨道运动,每辆自动循迹小车上设置有天线搭载部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安装在天线搭载部分上;天线搭载部分用于放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轨道平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支架。本发明用于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检测系统中的天线控制平台,具体涉及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属于树木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开始出现不断的恶化,野外大量树木中空、腐烂,造成大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环境的失衡。这不仅影响树木的使用,而且影响周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检测树木内部缺陷情况,目前出现了很多检测技术,总体来说有:雷达波检测技术、微波检测技术、激光检测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法等,以上检测技术中,除了雷达波检测技术外,大多数技术均会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雷达波检测法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方法。
利用雷达波对树木进行无损检测时,通常保持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位置固定不变,以此来获得经过树木反射的雷达波并分析,但是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在接收天线处传播的电磁波存在不对称性,这会使得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分析得到的树木内部缺陷分布图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本发明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树木内部缺陷无损检测结果,克服发射天线位置和接收天线位置固定不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缺陷,进而设计了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
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树木缺陷无损检测系统的天线控制平台,该平台包括运动部分和支撑部分,运动部分包括两辆自动循迹小车和两个天线搭载部分,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支架和轨道平面:轨道平面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循迹轨道,两辆自动循迹小车沿循迹轨道运动,每辆自动循迹小车上设置有天线搭载部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安装在天线搭载部分上,自动循迹小车用于控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与树木的水平相对位置;所述天线搭载部分用于放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轨道平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用于升高所述运动部分的高度,实现在不同高度处对树木进行检测。
所述自动循迹小车可以按照指定轨道做循迹运动。所述天线搭载部分为矩形结构,可用于放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天线搭载部分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自动循迹小车的底盘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平面由两个半圆环拼装组成,具体地,两个半圆环连接处使用锁扣连接固定,半圆环中间设有半环形轨道,两个半环形轨道构成循迹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个折叠结构件、顶部平台、底部平台、手动调节旋钮、顶部滑槽轨道、底部滑槽轨道和两个连接杆;所述顶部平台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副顶部滑槽轨道,底部平台的顶面上安装有一副底部滑槽轨道,所述顶部滑槽轨道与底部滑槽轨道上下对应,两个折叠结构件的前端通过滚轴与顶部滑槽轨道与底部滑槽轨道滑动连接,两个折叠结构件的后端与顶部滑槽轨道与底部滑槽轨道固定连接,且两个折叠结构件通过两个连接杆建立连接,两个连接杆上连接有调整螺杆,调整螺杆的端部安装有手动调节旋钮;升降支架的顶部平台与轨道平面之间采用紧固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1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数据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注塑管弯曲点穿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