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汞中毒的检测及其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6151.8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宝立;丁恩民;张锋;张恒东;沈欢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卫生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剂盒 检测 分子标志物 生物基因检测 相对定量 早期诊断 职业健康 数据处理 标志物 表达量 不可逆 应用 监护 损伤 发现 成功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汞中毒的检测及其试剂盒,包括将MicroRNA hsa‑miR‑92a和hsa‑miR‑486应用在汞中毒检测上,汞中毒检测的方法以及其试剂盒。MicroRNA hsa‑miR‑92a和hsa‑miR‑486可作为汞中毒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相对定量得到两标志物的表达量,再后续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判断是否可能是汞中毒患者。本发明成功筛得汞中毒的分子标志物,可将其应用于工人在岗职业健康监护,以发现早期职业性汞中毒工人,避免汞中毒造成的进一步不可逆损伤,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汞中毒的检测及其试剂盒,适合包括将其应用于职业性汞作业人群中的汞中毒检测。
背景技术
汞是被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元素之一,可见于空气、水和土壤中。汞也是唯一一种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呈银白色,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及其化合物多有剧毒。汞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泛,最常见是用于温度计(尤其是在测量高温的温度计)、血压计、气压表、荧光灯等的制造。目前我国并未禁止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仍被广泛使用。在玻璃体温计生产行业中,汞是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今尽管企业的生产设备和防护措施均作了一定改进,但受生产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体温计生产工人的尿汞等指标超标现象仍然十分突出,甚至不少工人出现了急、慢性汞中毒。金属汞主要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汞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在脑组织中长期蓄积。在体内,汞会对组织造成可逆的或不可逆性的损伤,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对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等。
职业性汞中毒的一级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革新工艺,采用固态汞,安装通风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个人防护等,但由于绝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无法改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对于职业性汞中毒的预防效果不佳。
近来,血浆或血清中的miRNA因有潜质作为稳定的、无创性生物标志来指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状态而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循坏miRNA有前景成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无创性生物标志。因此如果能确认汞中毒的血浆miRNA标志物,就能在其发生不可逆损伤前将其筛选出来,有效减少汞中毒的危害,这种结合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手段,使得对职业性汞中毒的早期筛选更有效,能大大减轻家庭、企业、社会的保障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将MicroRNA hsa-miR-92a和hsa-miR-486应用在汞中毒检测上。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汞中毒的方法,采集分离提纯外周血浆的RNA,再对hsa-miR-92a,hsa-miR-486和外源性参比microRNA(线虫cel-miR-238)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得到血浆中hsa-miR-92a和hsa-miR-486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公式计算数值,再与临界值比较,判断是否可能是汞中毒患者,从而实现从职业性汞中毒的早期诊断,以达到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汞中毒的试剂盒,利用血浆microRNA表达测试试剂盒在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时进行诊断,发现汞中毒工人,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MicroRNA hsa-miR-92a和hsa-miR-486在汞中毒检测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汞中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个体的外周血,分离出上层血浆;
(2)提取血浆中的总RNA,同时加入线虫microRNA cel-miR-238作为参照,并对hsa-miR-92a和hsa-miR-486和cel-miR-238反转录为cDNA,引物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卫生检测中心),未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卫生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