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6300.0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8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喜;吕卫光;陶晓斌;郑宪清;张惠兰;张娟琴;张翰林;白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22/00;A01G22/40;A01G22/22;A01K67/033;A01B7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稻田 病害 方法 | ||
1.一种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稻田进行秸秆还田、铧犁翻耕,并投放蚯蚓;
2)在稻田上播种牧草,再将牧草翻耕入田后种植当季水稻;
步骤1)中,所述稻田为遭受病害的稻田;所述稻田为收获上季水稻后的稻田;
所述病害选自纹枯病或稻瘟病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1)中,所述秸秆还田包括以下条件:
A1)所述秸秆还田要进行秸秆粉碎,秸秆的粉碎长度为5-10cm;
A2)所述秸秆还田为秸秆全量还田;
A3)所述秸秆还田时要撒施秸秆快速腐熟剂,撒施量为40-50kg/亩;
步骤1)中,所述铧犁翻耕的翻耕深度不低于20cm;
步骤1)中,所述蚯蚓的投放条件包括:
B1)所述蚯蚓的品种为上食下居型威廉环毛蚓;
B2)所述蚯蚓的投放量为50-200kg/亩;
B3)所述蚯蚓投放时还配施有机肥,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0.5-3t/亩;
B4)所述蚯蚓投放后要对稻田土壤进行浇水,使稻田的土壤含水量保持为40-70%;
步骤2)中,所述牧草包括以下条件:
C1)所述牧草选自黑麦草或苜蓿草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C2)所述牧草的播种时间为投放蚯蚓后的下一年3月;
C3)所述牧草的用种量为0.2-1.5kg/亩;
C4)所述牧草的播种面积为稻田作物覆盖面积的30-50%;
C5)所述牧草的翻耕入田时间为投放蚯蚓后的下一年5月;
C6)所述牧草的翻耕方式为耙犁翻耕,翻耕深度为10-15cm;
步骤2)中,所述水稻种植的后茬种植作物为绿肥作物或者休闲;
在种植当季水稻后,重复上述步骤1)至2),实现稻蚓轮作。
2.一种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在防控稻田病害中的用途;
所述病害选自纹枯病或稻瘟病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稻田进行秸秆还田、铧犁翻耕,并投放蚯蚓;
2)在稻田上播种牧草,再将牧草翻耕入田后种植当季水稻;
步骤1)中,所述稻田为遭受病害的稻田;所述稻田为收获上季水稻后的稻田;
步骤1)中,所述秸秆还田包括以下条件:
A1)所述秸秆还田要进行秸秆粉碎,秸秆的粉碎长度为5-10cm;
A2)所述秸秆还田为秸秆全量还田;
A3)所述秸秆还田时要撒施秸秆快速腐熟剂,撒施量为40-50kg/亩;
步骤1)中,所述铧犁翻耕的翻耕深度不低于20cm;
步骤1)中,所述蚯蚓的投放条件包括:
B1)所述蚯蚓的品种为上食下居型威廉环毛蚓;
B2)所述蚯蚓的投放量为50-200kg/亩;
B3)所述蚯蚓投放时还配施有机肥,所述有机肥的用量为0.5-3t/亩;
B4)所述蚯蚓投放后要对稻田土壤进行浇水,使稻田的土壤含水量保持为40-70%;
步骤2)中,所述牧草包括以下条件:
C1)所述牧草选自黑麦草或苜蓿草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C2)所述牧草的播种时间为投放蚯蚓后的下一年3月;
C3)所述牧草的用种量为0.2-1.5kg/亩;
C4)所述牧草的播种面积为稻田作物覆盖面积的30-50%;
C5)所述牧草的翻耕入田时间为投放蚯蚓后的下一年5月;
C6)所述牧草的翻耕方式为耙犁翻耕,翻耕深度为10-15cm;
步骤2)中,所述水稻种植的后茬种植作物为绿肥作物或者休闲;
在种植当季水稻后,重复上述步骤1)至2),实现稻蚓轮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3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