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保护免受同步装置的过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6526.0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R.霍夫曼;S.施米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12;F16H61/68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李强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保护 免受 同步 装置 过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免受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尤其自动换挡变速器、优选双离合变速器的同步装置的过载的方法,其中,变速器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至少一个第一轴和第二轴、至少两个档位、优选地多个档位、用于相应的档位的有效挂入或摘出的至少一个档位调节器、优选地多个档位调节器、和至少两个同步装置,且其中,至少一个控制器设置用于实现变速器的档位变换且/或用于控制离合器且/或用于控制同步装置和/或档位调节器。目标档位的同步装置的过载通过以下被防止,即,确定第一轴的转速,确定在第一轴与对应于目标档位的同步转速的转速差,其中,当在数值方面确定的转速差达到或低于预先确定的转速差阈值时,那么才操纵目标档位的同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免受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automatisches Getriebe)、尤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同步装置的过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尤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不同的同步装置是已经已知的。首先机动车的所有在其处自动且/或自动化地执行和/或控制档位变换(Gangstufenwechsel)的变速器落到自动变速器的概念下。对此例如包括自动换挡变速器或者尤其同样双离合变速器。
通常,如下对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所有同步装置而言是共同的,即,这些同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外部的和一个内部的同步环(Synchronring),其具有基本上彼此指向的、同中心伸延的摩擦面。此外,相应的同步装置原则上与档位的惰轮(Losrad)和惰轮布置在其上的相应的轴共同起作用。经由同步装置的摩擦面,待同步的相应的轴的转速被匹配,尤其被带到相应的同步转速上,在相应的档位调节器被操纵且相应的档位被有效挂入之前,尤其该档位的相应的惰轮与相应的轴有效耦联/连接之前。在档位变换的情形中,被挂入的档位(实际档位)、尤其该档位的惰轮与相应的轴被有效解耦且然后待挂入的档位(目标档位)、尤其该档位的惰轮形状配合地与尤其待同步的轴相耦联或者有效连接。通过在档位变换的情形中的“传动比跳跃(Übersetzungssprung)”,然而得出待同步的轴相对目标档位的同步转速的转速差。通过相应的同步装置,在目标档位的有效挂入之前该转速差被平衡或者补偿,即待同步的轴被同步,尤其用于获得足够的换挡舒适性。同步装置的处在摩擦接触中的摩擦面自然经受高负载,其由于存在的相对待挂入的档位/目标档位的同步转速的转速差以根据期望的档位变换的相应方式可急剧增加且然后可能导致相应的同步装置的过载。
从本发明由其出发的文件DE 102 33 699 A1已知一种用于识别且/或保护免受在自动或自动化变速器的运行的情形中的换挡元件的过载的方法。该方法在档位变换的情形中确定待挂入的档位的同步装置的负载,至少直至达到同步转速或至少在确定的时间段上、尤其直至最大允许的确定的换挡持续时间。同步装置的各个负载被合计且与比较变量相比较。在负载的值低于比较变量的值的情形中,在不带有该同步装置的操纵的另外的换挡过程(Schaltablauf)的情况中,用于同步装置的比较变量在预定义的时间段之后以确定的取决于温度的值被降低。在负载的值相对于比较变量的值超出的情形中,在结束最后的档位变换之后,任意另外的带有该同步装置的参与的档位变换被阻止。
同样,文件DE 101 05 836 A1示出了一种用于提早识别在自动或自动化变速器的运行中的故障的方法,其中,该方法(类似于在文件DE 102 33 699 A1的情形中那样)确定在档位变换的情形中的换挡元件的负载。待挂入的档位的同步装置的负载同样至少直至达到同步转速或在基本上与直至最大允许的确定的换挡持续时间的值相符的可预设的时间段上被计算出。同步装置的负载被合计且与比较变量相比较,其中,随着超出比较变量的值定义了一种状态,在其中推断出在档位变换的情形中参与力传递的同步装置的损伤且其中在低于比较变量的该值的情形中然后进行对同步装置的损伤存在的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