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晶铝硅合金的自变质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7528.5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李宏宝;彭浩平;涂浩;苏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晶铝硅 合金 变质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属于有色金属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晶铝硅合金的自变质处理方法。本发明以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的共晶铝硅合金作为变质剂,对共晶铝硅合金本身进行自变质处理。本发明采用0.1~1.0wt%球化退火共晶铝硅合金,在630~750℃温度范围内对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后,明显改善共晶铝硅合金的显微组织,使共晶铝硅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晶铝硅合金的自变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共晶铝硅合金有较好的易于铸造和焊接,重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或活塞制备行业。未变质的共晶铝硅合金中,共晶硅以粗大的板条状或针片状的形式存在,对铝基体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会使受应力集中于组织的尖角或棱角部分,进而容易使合金在沿着晶粒的边界处或板条状硅相处开裂,降低合金的塑性及切削性能。科技工作者和工业上常采用变质处理来改善共晶硅的形态和尺寸,以满足对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要求。
在生产中通常将钠盐、锶、磷、稀土元素等作为变质剂加入到铝硅合金中,从而达到细化共晶硅的目的。钠因其变质效果明显而在一段时间内被广泛使用,但变质效果容易衰退,且会降低液态铝硅合金流动性,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铝硅合金加入锶后,锶成膜状吸附在Si晶粒和α晶核表面上,使得加锶后将使α晶核得到优先结晶和长大,限制了硅晶体的长大,细化了共晶硅,但锶变质后铸件不易除氢,容易形成针孔,且磷、硼、锑等会毒化锶的变质效果,有较大的局限性。磷的添加形成了与硅晶格常数相似的AlP化合物,使得初晶硅的异质形核得到增强,从而发挥变质作用细化初晶硅组织。稀土元素RE能在铝硅合金凝固界面上形成成分过冷,使得硅相呈分枝状生长,从而细化了共晶硅。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明人对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共晶硅进行了有效的球化热处理,申请了相关专利。
目前,铝硅合金的变质处理都是采用一些变质剂来细化铝硅合金中的α-Al相或者Si相,从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则采用经过球化处理的铝硅合金作为自变质剂,与传统的变质处理相比,可使变质温度明显降低、节约能源,且变质剂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共晶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找到一种成本低廉、变质温度较低、操作简便的共晶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晶铝硅合金的自变质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共晶铝硅合金的自变质处理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1)采用Al锭和Al-50wt.%Si为原料,采用熔铸方法制备Al-12.6wt.%Si共晶铝硅合金;
(2)将步骤(1)的Al-12.6wt.%Si共晶铝硅合金放入在577℃的退火炉中球化退火2~4小时后,将试样取出进行空冷,得到共晶硅为粒状的Al-12.6wt.%Si合金,为自变质剂;
球化退火2~4h小时,可使95%左右的共晶硅由针片状变为细小球粒状形式均匀存在,从而可以作用变质剂。
(3)将步骤(1)的Al-12.6wt.%Si共晶铝硅合金在630~750℃以下进行重熔,使用共晶铝硅合金0.1wt.%的C2Cl6从熔体中除去气体和熔渣,为拟变质共晶铝硅合金;
(4)采用步骤(2)自变质剂对步骤(3)拟变质共晶铝硅合金进行自变质处理;
(5)将自变质后的共晶铝硅合金熔体浇注到100℃的金属型模具中,制得自变质共晶铝硅合金。
作为优选,步骤3中对共晶铝硅合金的重熔温度为6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7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