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改性聚酯固化基层的道路结构及道路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10354.8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葛皖;金德;陈建华;苏志鹏;梁永辉;安静洁;谢鑫;沈啸宇;范灵雨;薛菲;郑鹤鸣;陆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德公路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聚氨酯 道路结构 聚氨酯泡沫 碎石骨料 基层 道路施工 改性聚酯 面层 抗硫酸盐侵蚀 传统水泥 紧密堆积 紧密贴合 抗冻融性 使用寿命 稳定基层 制备过程 保水性 开裂性 抗收缩 密实性 耐水性 填充 能耗 养护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改性聚酯固化基层的道路结构及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结构包括聚氨酯固化基层以及面层;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包括碎石骨料以及聚氨酯泡沫;所述碎石骨料紧密堆积,所述聚氨酯泡沫填充在所述碎石骨料之间的缝隙中;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的表面,并与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紧密贴合。本发明的优点是:(1)提高了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其各种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能耗与原有材料的成分相比降低,增加了经济效益;(2)聚氨酯固化基层中的聚氨酯泡沫无需养护工期,较传统水泥稳定基层强度、密实性、保水性、耐水性、抗收缩开裂性、抗冻融性、抗水损和抗硫酸盐侵蚀性都要优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改性聚酯固化基层的道路结构及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对于现今建设路面,其构造分为基层和面层。对于普通的城市路面而言,基层使用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一般包括矿渣、水泥和碎石,其中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 .O32 .5或P .O42 .5),其掺量一般为3%-6%(百分比为占碎石的质量百分比);而对于低等级路面而言,其基层一般采用二灰稳定碎石,石灰稳定土等材料。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存在诸多的缺陷:第一,抗收缩能力差,易产生裂缝,造成路面破坏;由于建设高速公路一直遵循“强基薄面”的设计理念(即基层采用强度高、结构厚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而面层采用价格比较贵、结构层比较薄的沥青混凝土),在基层使用的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中,碎石在水泥水化反应作用下,极易形成干缩和温缩裂缝,再加上道路是带状构造物,更容易造成基层产生横向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裂缝向上面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传递,导致道路面层出现严重的“反射裂缝”,造成路面破坏。第二,耐久性差,如:易受到酸、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碳化等的侵蚀,造成混凝土性能劣化。第三,初凝时间过短,不利于高温施工或长距离运输的工程;在夏季或施工运距较远的区域施工,普通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在温度和时间作用下,往往材料中的碎石还没碾压,就超过了初凝时间,对施工工序衔接调度要求较高。除此以外,还有抗水损和抗冻融能力不强等诸多缺陷。上述缺陷,极大的制约了水泥稳定基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改性聚酯固化基层的道路结构及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采用聚氨酯泡沫与碎石构成的基层提高了道路的抗收缩能力以及耐久性。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采用改性聚酯固化基层的道路结构,所述道路结构包括聚氨酯固化基层以及面层;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包括碎石骨料以及聚氨酯泡沫;所述碎石骨料紧密堆积,所述聚氨酯泡沫填充在所述碎石骨料之间的缝隙中;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的表面,并与所述聚氨酯固化基层紧密贴合。
所述碎石骨料包括第一粒径碎石、第二粒径碎石、第三粒径碎石以及第四粒径碎石;其中,所述第一粒径碎石的粒径为1mm-3mm, 所述第二粒径碎石的粒径为3mm-5mm,所述第三粒径碎石的粒径为5mm-15mm,所述第四粒径碎石的粒径为15mm-25mm;所述碎石骨料的组份包括所述第一粒径碎石5-10重量份、第二粒径碎石7-13重量份、第三粒径碎石26-36重量份、第四粒径碎石38-48重量份。
所述碎石骨料的组份包括所述第一粒径碎石8重量份、第二粒径碎石10重量份、第三粒径碎石34重量份、第四粒径碎石43重量份。
所述碎石骨料包括第一粒径碎石、第二粒径碎石以及第三粒径碎石;其中,所述第一粒径碎石的粒径为1mm-5mm, 所述第二粒径碎石的粒径为5mm-15mm,所述第三粒径碎石的粒径为15mm-25mm;所述碎石骨料的组份包括所述第一粒径碎石22-31重量份、第二粒径碎石30-40重量份、第三粒径碎石28-36重量份。
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德公路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德公路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0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道路过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生态透水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