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体状态检测仪及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4296.6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国瑞;于洋;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3/00 | 分类号: | G01P13/00;G01P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金属 密闭盒体 球体 电阻 物体状态检测 检测电极 检测电路 检测系统 目标物体 柔性内壁 运动状态 位置处 内壁 挤压 电阻变化 实时检测 物体状态 检测仪 密闭盒 检测 晃动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体状态检测仪及检测系统,检测仪包括:密闭盒体、放置于所述密闭盒体内的球体、设置在所述密闭盒体上的检测电路;所述密闭盒体具有柔性内壁,其柔性内壁下埋有液态金属线路,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不同位置处引出一对或多对检测电极;所述球体用于跟随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对所述密闭盒体的内壁形成挤压,使内壁下的液态金属线路的实际电阻发生改变;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一对或多对检测电极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液态金属线路不同位置处实际的电阻值,以反应目标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本发明利用液态金属作为检测电阻以及球体晃动挤压液态金属导致电阻变化的特性实现了对物体状态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体运动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体状态检测仪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车辆的运动检测主要是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车速、轨迹等参数的全方位监测,但对于车辆的晃动情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是通过人的颠簸体验;另一方面,车辆自带减震系统,可以有效的减低/消除一定强度的震感,但当处于过度晃动状态下时,极易造成减震系统中的配件,甚至是其它部件的损耗,此时车主应当减速通过,从而降低车身整体晃动,但由于目前的车辆上并没有车辆晃动检测以及相应的安全操作提示,需要车主根据其驾驶经验自行判断;再有,道路车辆在发生碰撞后,仅以车速作为撞击力度的评估参考,缺少车辆在整个碰撞过程中车身受力情况的准确依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物体状态检测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物体晃动检测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物体状态检测仪,包括:密闭盒体、放置于所述密闭盒体内的球体、设置在所述密闭盒体上的检测电路;所述密闭盒体具有柔性内壁,其柔性内壁下埋有液态金属线路,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不同位置处引出一对或多对检测电极;所述球体用于跟随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对所述密闭盒体的内壁形成挤压,使内壁下的液态金属线路的实际电阻发生改变;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一对或多对检测电极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液态金属线路不同位置处实际的电阻值,以反应目标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液态金属线路分布在所述密闭盒体内壁上的多个面。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密闭盒体由特定数量的正多边形面板拼接而成,所述密闭盒体内所形成的空腔构成所述球体的运动空间;每个所述面板构成所述密闭盒体内壁的一面分别具有柔性表层,以及位于所述柔性表层下的液态金属线路。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面板上的所述液态金属线路为以该面板的中心环绕的螺旋结构。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不同位置处引出一对或多对检测电极,具体包括:自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螺旋中心引出的第一检测电极,以及自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每个螺旋环绕部引出的多个第二检测电极;所述第一检测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二检测电极构成一对所述检测电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液态金属线路远离所述柔性表层的一面贴附在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液态金属线路的贴附面为正面,另一面为背面;每个检测电极的一端自所述基板的背面嵌在所述基板上,与位于所述基板正面的液态金属线路的相应位置接触,构成第一接驳点,另一端在所述基板的背面实现走线。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检测电极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侧边上,形成第二接驳点;所述物体状态检测仪,还包括:具有与所述面板数量及形状对应的镂空结构的立体框架,每个所述面板卡持固定在一个所述镂空结构上,构成所述密闭盒体的一面;所述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立体框架中,其检测端在所述立体框架中进行走线,在所述镂空结构的上引出,形成第三接驳点;位于所述面板上的所述第二接驳点和位于所述立体框架上的第三接驳点的位置对应,在所述面板卡持固定在所述镂空结构上时,两者实现接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4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