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无铅锡膏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8244.6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7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峰;吴建雄;吴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铖达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亿铖达焊锡制造有限公司;亿铖达焊锡制造(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02 | 分类号: | B23K35/02;B23K35/26;B23K35/36;B23K10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黎健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无铅锡膏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无铅锡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锡粉、Cu粉、碳纳米管通过超声振动的方式混合并与助焊膏混合而成。该锡膏在回流过程中,锡粉与基板反应的同时也与锡膏中的Cu粉发生反应,在焊点凝固过程中,Cu6Sn5在碳纳米管的细化作用下,弥散分布在焊点中。以该锡膏制备的焊点,具有IMC层厚度小、剪切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无铅锡膏的制备方法,用于在苛刻服役环境工作的电子器件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铅化以来,Sn-Ag-Cu、Sn-Cu合金成为锡膏的主要合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努力降低Sn-Ag-Cu合金中的Ag含量。目前,Sn-0.3Ag-0.7Cu、Sn-0.5Ag-0.7Cu、Sn-1.0Ag-0.5Cu和Sn-0.7Cu已成为工业界的主流低银钎料。与Sn-3.0Ag-0.5Cu合金相比,低银钎料的强度和可靠性有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随着Ag含量的降低,Ag3Sn的弥散强化效果降低,其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也大幅度降低。
例如CN104416296A公开了一种增强焊料互联焊点抗电迁移性能的方法,在进行焊接时使用添加具有金属镍镀层的碳纳米管的无铅焊膏。所述无铅锡膏为96.5wt.%Sn和3.5wt.%Ag或者96.5wt.%Sn、3.0wt.%Ag和0.5wt.%Cu,向无铅焊膏中按无铅焊膏质量分数为0.1%~1%的镀镍碳纳米管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焊膏。焊点的强度和可靠性略有不足。
CN106363315A公开了一种镀锡碳纳米材料增强复合焊料合金及其焊膏,所述镀锡碳纳米材料增强复合焊料合金包含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锡基焊料84-95份,碳纳米材料0.01-0.2份;所述镀锡碳纳米材料增强复合焊膏还包括助焊剂5-15份。焊点的强度和可靠性略有不足。
本发明中,焊点强化作用来自于锡膏中的Cu颗粒在封装过程中与Sn反应,生成Cu6Sn5,凝固过程中,Cu6Sn5最先析出。由于碳纳米管的异质形核作用,Cu6Sn5呈现弥散分布状态,通过弥散强化作用强化焊点。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低廉、利用碳纳米管细化了金属间化合物进而强化了焊点。
发明内容
针对此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无铅锡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增加焊点中第二相的数量并以此提高焊点的强度和可靠性。
第二相强化一直以来都是合金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对于Sn-Ag-Cu和Sn-Cu合金而言,Ag和Cu元素分别在合金中形成Ag3Sn和Cu6Sn5,起到钉扎位错和晶界运动的作用。然而,Ag元素价格太高,低银锡膏已经成为主流。Cu元素价格虽然较低,但合金中Cu元素含量较高时,其润湿性能明显下降,导致回流过程中出现虚焊等缺陷,影响成品良率。因此Cu含量一般控制在0.7%以下,使用收到明显限制。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锡膏制备方法,通过在回流过程中增加钎料合金中的Cu含量的方法,并利用碳纳米管对Cu6Sn5的细化作用,实现制备高强度焊点的目的,同时该方法对锡膏的润湿性能影响非常小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无铅锡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锡膏由助焊膏、锡粉、Cu粉和碳纳米管组成;其中,Cu粉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0:(2~8),Cu粉与锡粉的质量比为100:(0.5~9),助焊膏在焊膏中占比为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助焊膏为典型松香基助焊膏,其主要成分为;45%氢化松香、45%丙二醇甲醚、2%二苯胍HBr、5%改性氢化蓖麻油、1%丙二酸、2%二溴丁烯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铖达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亿铖达焊锡制造有限公司;亿铖达焊锡制造(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铖达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亿铖达焊锡制造有限公司;亿铖达焊锡制造(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8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