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开门防撞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2612.4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金智林;严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Q9/00;B60R16/023;B60J5/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流变 阻尼 汽车 开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开门防撞装置及方法,包括布置在两侧后视镜的前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及后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布置在每个车门上的扇形扫描传感器,电控单元ECU,语音报警器,以及磁流变阻尼铰链模块。该装置可在汽车开门时检测周围环境危险情况,分为无危险、车门附近碰撞危险、车门附近有障碍物接近危险、前方有障碍物接近危险、及后方有障碍物接近危险五种工作模式。根据不同工作模式电控单元ECU控制不同数量磁流变阻尼铰链电流的通断,并对车内人员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既可为车内人员开启车门时提供了便利和安全,又可保障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开门防撞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汽车停车,车内驾乘人员开启车门时,常常由于开启时未注意汽车周围环境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安全事故,且此类事故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是较大的,既可能给车内下车人员带来安全危险,也可能给接近的障碍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车门开启时的问题,国内已有大量研究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其中基于视觉的汽车开门碰撞预警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510504544.6)利用鱼眼摄像头的视角接近180度的特点,完成对汽车四周无死角的观测,与车载的工控机构成环视平台,对车门附近进行环境检测。汽车开门预警防碰击装置(申请号:201520129638.5)利用摄像头对汽车周围环境进行检测,提示车内人员开门危险信息。这类专利利用摄像头进行周围环境检测,提供预警信息,硬件成本高,图像识别信息量大造成实时性不佳,且没有执行机构防止快速开门。
一种轻便式预警装置以及汽车开门安全系统(申请号:201720436608.8)采用了安装于车门把手上可感应人体接触的感应机构和预警机构,可以在人们即将打开车门时向人们发出预警,提醒人们注意后方来车或者来人。
岭南师范学院的刘思云发明了一种汽车停车开门防被撞装置(授权号CN207374228U),。包括控制器、速度传感器、预警提示模块、开关控制模块、车门开关执行模块以及电源模块,预警提示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用以进行预警提示,开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与车门开关执行模块连接,控制车门开启,有效避免车上的人员下车时不先进行观察是否安全则直接打开车门,保障了汽车安全。
南京林业大学的张奇祥发明了一种利用阻尼力延时的车门限位装置(授权号CN207017828U), 包括限位盒和限位臂, 推开车门时,磁流变阻尼器外加磁场,当滚轮通过凸起时,受到较大的阻尼力,限制车门被迅速推开,给车内人员观察周围路况提供了时间,但本装置设计较为复杂,且无法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严正华发明了一种车门预警装置及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8001343A),该预警装置包括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启停模块,控制模块,动作器模块及警示模块, 该装置以及预警方法可对车内人员开车门时进行预警,使车内人员提前了解到车门后方的行人及行车的具体情况,但该装置未考虑到车门开启不同幅度时的具体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开门提醒预警装置中,成本高、对障碍物接近速度检测困难、开门阻止装置单一或控制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的汽车开门防撞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对不同速度接近的行人及物体统一检测、阻止车门开启机构易主动控制,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车门开启时发生事故的概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的汽车开门防撞装置,包含左前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左后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右前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右后向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左前门扇形扫描传感器、左后门扇形扫描传感器、右前门扇形扫描传感器、右后门扇形扫描传感器、左前门磁流变阻尼铰链模块、左后门磁流变阻尼铰链模块、右前门磁流变阻尼铰链模块、右后门磁流变阻尼铰链模块、电控单元ECU和语音报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