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超起卷扬的方法、装置及超起卷扬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2987.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0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福;李英智;罗贤智;胡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14 | 分类号: | B66D1/14;B66D1/12;B66D1/54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潇潇;肖冰滨<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10013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控制系统 马达 棘爪 卷扬 棘轮转动 控制期间 背压阀 出油口 进油口 棘轮 主阀 装置及系统 背压控制 硬件成本 起重机 小变化 供油 油缸 成功率 转动 锁定 | ||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地涉及控制超起卷扬的方法、装置及超起卷扬控制系统。该方法用于超起卷扬控制系统,该超起卷扬控制系统包括马达、主阀和脱锁油缸,所述马达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超起卷扬包括棘轮和棘爪,在控制所述棘爪锁定所述棘轮的入槽控制期间,该方法包括:控制所述主阀向所述进油口供油,以提供用于推动所述马达转动推力,从而推动所述棘轮转动;以及控制位于所述马达出油口的背压阀,将所述背压阀的背压控制为在所述入槽控制期间由大至小变化的值,所述背压提供阻止所述棘轮转动的阻力。该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不仅能够提高棘爪入槽控制的成功率和效率,还能够降低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地涉及控制超起卷扬的方法、装置及超起卷扬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大吨位起重机一般具有超起机构,超起就是在主臂与主臂尖端之间设置超起支臂(或者在副臂上,这种状况为塔式工况超起),以改善主臂与绳索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形成过多的三角几个关系,在吊车尾部增加额外配重,使得起重机在起重过程中能达到最大起重能力,并保证吊车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为具有超起机构的起重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超起绳索4连接至起重臂1的头部,起重作业时,通过没置在超起副臂2上超起卷扬3提供一定反力,张紧绳索4,与此同时,该反力将会通过超起副臂传递到超起装置后平衡装置5上,以减小起重臂的变形量,提高吊重能力。
超起绳索4的长度需要根据吊臂臂长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超起卷扬在绳长调节后,棘轮卷扬需要通过棘爪将棘轮锁死,从而保证在吊载时,超起卷扬绳索在承受拉力时棘轮卷扬保持不转动,绳索不会被拉出。图2示出了棘爪的脱锁状态,图3示出了棘爪入槽状态,即棘爪锁定于棘齿中的状态。
现有技术中,棘轮卷扬入槽在外力作用下棘轮卷扬被动转动,从而入槽。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如CN203079588U)中超起卷扬中入槽控制的液压控制示意图。入槽时,由于棘轮会受到绳索的拉力,为了防止棘轮卷扬在外力作用下失速,现有技术是根据绳索拉力值的大小调节棘轮卷扬马达出油口(如图4的A口)的背压(如通过调节图4的Y2电流的大小即可调节背压),从而匹配绳索的不同拉力,进而保证马达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实现棘爪入槽。或者更为简单的,以等拉力的方式,将马达出油口的背压控制为一不可调节的定值(如CN201110380040)。
如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绳索入槽锁定需要控制绳索的长度,同一工况重复锁定时,绳索入槽锁定前的拉力值差别较大(受吊臂角度、绳索缠绕的紧密度、气温等影响)。而马达仅依靠绳索拉力推动,因而为了使棘轮转动,需要匹配绳索的拉力而调节背压,从而保证棘轮转动。因此现有技术必须实时检测绳索拉力值,而且需要实时调整背压大小,才能保证卷扬马达能够在绳索拉力下及背压的反力矩下转动,从而实现入槽。此种方式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试验,存储不同绳索拉力下对应的不同背压,其复杂程度和主臂在不同幅度下能否吊载多少起重量类似,浪费大量的试验时间。而且有可能试验数据并不准确,存在匹配不精准的问题。同时由于入槽时,需要实时检测绳索拉力值,实时调节绳索,因此对于电脑的通讯速度、存储数据空间都有要求,成本较高。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比如气温差别较大的时候,同一控制值对应的背压差别很大),因此入槽成功率较低,尤其在气温差别大时入槽成功率更低。
此外,图4所示的液压控制回路中,马达依靠管路中循环的液压油供油,难以避免地存在泄漏,因而还需要配置额外的补油装置。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对于长臂工况匹配不好的问题。在长臂工况时,由于吊臂全伸,臂长很长,吊臂吊载后在重物拉力作用下允许变形增大,此时超起绳索也需要放出去的行程更长一些,绳索并没有处于绷紧状态,而是松弛状态,因此绳索对卷筒的拉力减小,有时不一定能够带动卷筒转动入槽。
现有技术中,对于背压为定值的情况,入槽成功率更低,由于其不能调节背压,只能反复调节绳索拉力(不是等绳长模式),从而匹配背压,实现入槽,效率更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单便捷的建筑泥浆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绞车减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