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5617.2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1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那景新;吴长风;栾建泽;苏亮;卢琳兆;杨佳宙;申浩;高原;刘浩垒;浦磊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1/187 |
代理公司: | 11369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美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客车 纵梁 固定支架 正面碰撞 转向管柱 转向盘 横向水平 竖直 斜梁 平行间隔设置 驾驶员方向 碰撞安全性 转向机构 纵向倾斜 铰接点 吸能盒 转向柱 车架 盘绕 铰接 | ||
1.一种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所述第一横梁,其沿着客车横向水平布置;
所述第二横梁,其沿着客车横向水平布置,并且具有一定间隔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竖直方向上方;
第一纵梁,其沿竖直方向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中部和所述第二横梁铰接;
第一吸能盒,其沿客车纵向延伸,并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底部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
斜梁,其沿客车纵向倾斜设置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连接转向机构上部,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
转向盘;
转向柱,其为可伸缩式,且与所述转向盘固定连接;
支座,其与所述转向柱传动连接;
动力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盘下方,且输出端与所述转向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向盘沿客车纵向转动;
其中,客车正面碰撞前后,转向盘沿客车横向和纵向的位移量符合:
LX=L5{1-cosarctan[(L1-La)/L3]}+L4sinarctan[(L1-La)/L3];
LY=L4{cosarctan[(L1-La)/L3]-1}+L5sinarctan[(L1-La)/L3];
其中,LX为客车正面碰撞前后转向盘沿客车纵向的位移量,LY为客车正面碰撞前后转向盘沿客车竖直方向的位移量,L1为第一吸能盒的初始长度,L3为第一吸能盒与第二横梁和第一纵梁的铰接点的初始竖直方向距离;L4为转向盘中心点与铰接点的初始竖直方向距离;L5为转向盘中心点与铰接点的初始纵向距离;La为客车正面碰撞后第一吸能盒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还包括:
连接梁,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两端,且外伸端铰接所述第一纵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纵梁,其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与所述第二横梁;
第二吸能盒,其沿客车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底端并且向客车前方延伸。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横梁,其固定在所述斜梁顶端;
其中,所述转向结构与所述第三横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与竖直方向客车的夹角为30~4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为铝合金、薄壁钢和泡沫铝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2、3或6所述的基于客车正面碰撞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碰撞前后,第一纵梁绕铰接点旋转的角度符合:
θ=arctan[(L1-La)/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56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悬弹簧固定座支撑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前端模块安装板的定位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