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萱茶树花混合红碎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6701.6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冯红钰;梁光志;陈海生;张强;罗莲凤;莫小燕;刘汉焱;李子平;阳景阳;徐冬英;冯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2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混合 红碎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萱茶树花混合红碎茶的加工方法,其步骤包括原料采摘、杀青、萎凋、揉捻、解块、揉切、拼配、发酵、烘干,提香等工艺加工而成;本发明以无公害的金萱茶树鲜叶、金萱茶树花,福鼎大毫茶为原料,金萱茶树花使用蒸青的杀青方式进行处理,保持金萱茶树花的形态以及减少花体内有效成分的损失,金萱茶树鲜叶和福鼎大毫茶拼配并与金萱茶树花一起进行层级发酵,使得制备出来的金萱茶树花红碎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金萱茶树花红碎茶在冲泡后花香不掩茶香,茶香混有花香,带有一股甘甜的味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金萱茶树花混合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红碎茶主要作为饮料茶的原料,传统的制法是采用茶树鲜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等工序而制成,所以在干茶香气上难于突出。目前市场上奶茶、饮料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上班族、白领等,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调制饮料茶、奶茶的原料都是采用红碎茶作为原料茶,而市场上的红碎茶大致都是香气比较低的甜香类型,制作的饮料茶、奶茶种类比较单一。通过市场调查,奶茶、饮料茶的消费群体更想挑战其它纯天然香型的饮料茶,为了市场上需求,同时丰富红碎茶产品,有必要研制开发更多香型的红碎茶产品,才能调制更多风格的饮料茶或奶茶。
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茶树花由于生长期长,体内积累了大量有机物质,特别是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茶多糖、皂甙含量很高,且蛋白质,茶多糖明显高于茶叶的平均水平;茶树花较其他植物的话生长周期长,吸收和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茶树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和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癌、滋补,养颜等功效,采用人工摘取茶树花,这样即能使五仟年未被利用的废异物成为宝物,又能有利于茶树营养生长,为下一轮的茶叶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可以缓解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导致秋冬季大量人力物力闲置的问题。
福鼎大毫茶茶树叶形椭圆或近长椭圆,叶尖渐尖下垂,叶缘面卷,叶面略隆起,叶色浓绿有光泽。福鼎大毫茶用来制作红茶有不一样的味道,其外形条索紧细金毫显,香气鲜纯毫香沁心,茶性温,可以驱寒,具有化痰、消食、开胃的作用,也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杀菌消炎、增强毛细血管功能等功效。
以金萱茶树鲜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采用特殊工艺制备红碎茶产品,混合金萱茶树花朵制作而成的红碎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香味中带着一股甘甜,而金萱茶树的花朵带有浓郁的花香,所以开发出的金萱茶树花红碎茶产品,不仅能丰富红碎茶产品种类,还能提高传统红碎茶的功效及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萱茶树花混合红碎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以无公害的金萱茶树鲜叶、金萱茶树花,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金萱茶树花使用蒸青的方式进行处理,金萱茶树鲜叶和福鼎大毫茶拼配并与金萱茶树花一起进行层级发酵,使得制备出来的金萱茶树花红碎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金萱茶树花红碎茶在冲泡后花香不掩茶香,茶香混有花香,带有一股甘甜的味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碎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树鲜叶采摘:采摘金萱茶树品种和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
(2)茶树花采摘:开展的金萱茶树花在早晨露水干了之后进行采摘;
(3)金萱茶树花杀青:将步骤(2)金萱茶树花晾干表面水分,放到蒸青机里,使用达到100℃的水蒸气把花瓣蒸软,时间为8~10分钟,在蒸青之后的金萱茶树花抖散摊凉,摊凉后放于40~50℃干燥机缓慢干燥5~6小时,备用;
(4)萎凋:将步骤(1)的金萱茶鲜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放于室外阴凉通风处,均匀平铺萎凋,时间为2~3小时,然后转入室内进行自然萎凋8~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6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