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刷式蓖麻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4169.2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同;石磊;孔凡婷;孙勇飞;陈长林;谢庆;吴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06 | 分类号: | A01D4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刷式 蓖麻 收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刷式蓖麻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包括前上部具有驾驶控制室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前下部通过升降装置装有前伸的滚刷式采摘台,所述滚刷式采摘台的输出端通过承接输出端的收集输送装置与刮板输送装置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刮板输送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位于行走底盘上前半部的气力输送装置与位于行走底盘上后半部的气杂分离式蓖麻储运箱衔接。本发明的滚刷式蓖麻收获机采摘效率很高,同时采净率高、含杂率低,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控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蓖麻收获机械,尤其是一种滚刷式蓖麻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蓖麻种植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历史,世界产量的20%产自于我国。蓖麻是含油量最高的作物,其含油量可达50%以上,是其它油料作物所不能比拟的。蓖麻油具有独特特点:粘度大、燃烧点高、凝固点低、比重大等,是航空航天最重要的润滑油之一。
蓖麻被视为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石油中能得到的多数产品,均可从蓖麻油中获取。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生物能源将成为必然趋势,蓖麻籽和蓖麻油的需求量将日益剧增。
我国蓖麻年播种面积约33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年均总产不足20万吨,供需缺口达50%以上。据专家预测,未来10--20年,蓖麻将成为最受人们重视的作物之一。由于蓖麻果实密集且果壳坚硬、表面带刺,人工收获困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蓖麻生产种植规模。机械化收获是实现蓖麻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目前尚无成熟且专用的蓖麻收获机,生产上投入运用的采摘器大都是其他收获机械上改造而成。例如申请号为201410242083.5、201410000820.0、以及201720919015.7的中国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利用收割杆上梳齿打剥作用将蓖麻果实和部分叶片梳落的梳齿式采摘、由动刀和定刀形成的剪刀式采摘,以及刷丝式采摘。这些现有技术应用于蓖麻收获均需要先割取后分离,不仅存在收获过程复杂的缺点,而且果实脱离效率低、夹带损失严重。
此外,据申请人所知,滚刷式收获是棉花等农作物的现有收获方式之一。申请号为20172054388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棉花采摘台的刷辊体,该刷辊体包括辊轴和固定在该辊轴上的刷板,所述刷板沿辊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刷板的前端设有倒角从而使所述刷板远离辊轴的侧边分为采摘斜边和倒角边两部分,所述刷板整体呈梯形,所述采摘斜边和倒角边均向下弯折且弯折部分的末端紧贴刷板。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棉株在经过刷辊体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在保证高采净率的同时不损伤棉纤维。另外,申请号为201410495339.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刷辊式采棉机也披露了采棉用的刷辊结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刷辊体摘主体为板式结构,工作时采摘板之间间距通常为10-20mm,远小于棉铃,且棉杆直径通常在8-12mm左右,最粗不得超过15mm。而蓖麻杆直径较粗,通常在20mm左右,蓖麻果直径较小,约15mm,籽径只有5-8mm,果径基本小于杆径;因此板式刷辊体适于棉花采摘而完全不适合蓖麻采摘。
植毛形成的柔性滚刷虽在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并不鲜见,但几乎不用于采摘,而如申请号为201621062330.4公开的那样,用于残膜回收等其它用途。
试验表明,采用现有滚刷采摘蓖麻存在如下矛盾:刚性的板式结构间距在允许蓖麻杆通过时,将无法作用于蓖麻果实现采摘;柔性的植毛结构采摘力过小,用于蓖麻的采净率太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保证蓖麻杆得以顺畅通过情况下能够实现采净率高、含杂率低的高效滚刷式蓖麻收获机,从而保证蓖麻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滚刷式蓖麻收获机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前上部具有驾驶控制室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前下部通过升降装置装有前伸的滚刷式采摘台,所述滚刷式采摘台的输出端通过承接输出端的收集输送装置与刮板输送装置的输入端衔接,所述刮板输送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位于行走底盘上前半部的气力输送装置与位于行走底盘上后半部的气杂分离式蓖麻储运箱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4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