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4899.2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鲁文博;王天旭;王峰;易家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G01M9/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3101 | 代理人: | 吴振刚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精准 气动力 模型 捕获 轨迹 在线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流程、载机对外挂物干扰量计算方法、外挂物诱导迎角侧滑角计算方法、气动力多维插值方法、外挂物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构造方法。本方法主要特点在于求解六自由度方程时,外挂物的气动力不使用试验时直接测量的气动力,而是使用包含了诱导迎角侧滑角影响的外挂物气动力参与轨迹解算;在有载机干扰条件时姿态下的气动力减去外挂物无载机干扰条件时,姿态下的气动力。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捕获轨迹试验时由于外挂物相对于载机运动不能模拟而带来的气动力失真问题,对捕获轨迹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做出了重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捕获轨迹试验技术是一种研究外挂物从载机分离轨迹的特种风洞试验技术。其技术原理为:在风洞中使用主支撑机构支撑载机模型,试验时载机模型固定不动,提供干扰流场;使用六自由机构和六应变天平支撑外挂物模型;给定分离初始条件之后,在风洞中外挂物模型相对于载机模型的初始位置上,测量外挂在载机干扰流场上的气动力(CA,CY,CL,CK,Cm,Cn);测得的气动力换算到飞行条件,再结合其他已知参数,给定积分步长,求解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出下一时刻外挂物相对于载机的线速度(U,V,W)、角速度(P,Q,R)、线位移(X,Y,Z)及角位移(θ,Ψ,Ф);然后将外挂用六自由度机构移测至该位置和姿态,重复前述步骤,得到整条分离轨迹。
从上述原理可以看出,捕获轨迹试验是一种准定常方法,其测得的气动力,不能包含外挂物相对于载机运动所带来的气动力部分。外挂物相对于载机的运动,会带来诱导迎角和侧滑角,使得六自由度机构支撑的外挂物姿态角无法准确反映外挂的真实迎角α和侧滑角β(图2),图2说明了造成这种失真的原因。在外挂物相对于载机运动速度较大时,此种失真会对轨迹结果产生颠覆性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方法,能够修正上述诱导迎角侧滑角带来的气动力失真影响。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使用高精准度气动力模型的捕获轨迹在线试验方法,首先完成初始化设置,风洞流场建立,六自由度支撑外挂物模型到达初始位置,然后按如下步骤试验:
(1)分别获取以下数据:
外挂物相对载机:俯仰角位移θ、偏航角位移Ψ、滚转角位移Ф、轴向线速度U、侧向
线速度V、法向线速度W和自由来流速度UA,
然后分别测量外挂物的如下气动力系数:
轴向气动力系数CA、侧向气动力系数CY、法向气动力系数CL、滚转气动力矩系数
CK、俯仰气动力矩系数Cm和偏航气动力矩系数Cn,
(2)不考虑外挂物诱导迎角侧滑角,计算未计及速度差时外挂物的静态迎角α1和未计及速度差时外挂物的静态侧滑角β1:
式中UAe,VAe,WAe系自由来流速度矢量在外挂物体轴系下的投影;
(3)使用步骤1中的数据,计算计及速度差时外挂物的迎角α2和计及速度差时外挂物的侧滑角β2:
式中Ue,Ve,We系外挂物相对于载机的速度矢量在外挂物体轴系下的投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4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