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糖熬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6262.7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山小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3B5/00 | 分类号: | C13B5/00;C13B10/00;C13B10/14;C13B20/00;C13B25/00;C13B50/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熬制 红糖 蔗糖液 明胶 甘蔗渣 皂土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混合酶液 自由落体 碎裂 除泡沫 破碎物 硬木板 蔗糖 乙醇 醇提 酶解 絮凝 制糖 模具 石灰 甘蔗 高处 取出 澄清 健康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糖熬制工艺,通过加入混合酶液对甘蔗破碎物进行酶解、乙醇醇提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萃取出甘蔗渣中的糖分,制糖效率更高,对熬制前的蔗糖液加入明胶和皂土进行絮凝,能够除去蔗糖液中混有的甘蔗渣、澄清蔗糖液,使熬制的蔗糖质量更好,且明胶和皂土还具有除泡沫的功效,在熬制时不再需要加入石灰,得到的红糖更健康,古法熬制需要5~6h熬好一锅,本发明方法平均40min即可熬好一锅,且熬制的红糖含水量在3~5%,出模具后1m高处自由落体至硬木板或地面不碎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糖熬制工艺。
背景技术
红糖通常是指由甘蔗制备而成的成品糖,其工艺流程是:甘蔗经榨汁→浓缩→精练而得赤砂糖、红糖粉等红糖成品。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红糖的功效与作用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等。当前的红糖制备工艺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复杂及繁琐,形成的产品生产成本高,而经过精练的红糖会损失很多营养成分。
目前,在民间中有用手工熬制出一种红糖,其制备过程中的压榨工序就只是简单直接的压榨,导致糖份浪费较多,同时熬制程序大概需要22~24个小时,生产周期长,而且在那么长时间的加热过程,容易使糖浆焦化继而影响糖的口感及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缩短熬制时间,提高压榨效率的红糖熬制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红糖熬制工艺,通过对甘蔗进行酶解、醇提的方法,充分释放出甘蔗中的糖分含量,对熬制前的甘蔗液加明胶和皂土絮凝、澄清的方法,去除甘蔗液中含有的杂质,降低甘蔗液的泡沫,从而得到一套费时短、效率高的红糖熬制工艺。
所述熬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制备:选用沙地种植的新鲜甘蔗,甘蔗含糖量不低于16%,去除甘蔗尖端苦梢部分,用粉碎机将甘蔗粉碎,确保粉碎甘蔗粒径小于2cm,得混合料;
2)酶解:将混合料收集到容器中,接入混合酶液,搅拌情况下进行酶解;
3)醇提:将酶解完成的混合料送入糖房进行榨汁,榨汁完成后,加入乙醇溶液进行醇提,醇提完毕后,过滤分离甘蔗渣;
4)二次醇提:分离甘蔗渣中再次加入乙醇进行二次醇提,醇提完毕后,合并两次的醇提液;
5)絮凝:回收醇提液中的乙醇溶液,得蔗糖原液,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
6)熬制:铁锅为5口连排摆放加热,第一口锅的容积相当于其余锅容积的2倍,经过滤除去絮凝剂的蔗糖原液入第一口锅熬制,即将沸腾时去除泡沫,开始沸腾即用勺全部转移到第二、三口锅内,在第二、三口锅内仍会有少量泡沫产生,去除泡沫,熬制沸腾20min后,转移至第四、五口锅内熬制沸腾10min;
7)成型:熬制至红糖粘稠、勺边缘的红糖拉丝不滴落、拉丝流下堆积在锅内红糖表面10s沉入锅内时出锅,常温自然冷却,同时不断搅拌至红糖有磨砂质感时装入模具成型。
优选的,步骤2)中,混合酶液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水按照2:2:1:20比例混合制成,混合酶液的加入量为物料总量的4~6%,酶解时间为20~30min,酶解搅拌速度为20~30r/min。
优选的,步骤3)中,加入乙醇浓度为50~60%,加入量为物料总量的1~1.5倍,醇提时间10~20min。
优选的,步骤4)中,加入乙醇浓度为98%,加入量为物料总量的2~3倍,醇提时间5~10min。
优选的,步骤5)中,絮凝剂由明胶和皂土按照2:1比例组成,絮凝剂加入的量为物料总量的3~5%,絮凝时间为15~20min。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山小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山小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6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