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56754.2 申请日: 2018-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9272197B 公开(公告)日: 2021-03-23
发明(设计)人: 刘辉;孙世梅;付会龙;闫伟;郑向莞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建筑大学
主分类号: G06Q10/06 分类号: G06Q10/06;G06Q50/08
代理公司: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代理人: 孙李林
地址: 130118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建筑 bim 模型 危险源 辨识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建筑施工的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建筑对象的数量、目前施工状况、总体规划、土建结构、施工导流、场内交通、营地布置,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将数字化信息导入数据库内,建立建筑的BIM模型;

S2,获取危险源信息,危险源信息包括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载体或者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和重力能、压力和拉力,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主要包括爆炸性物品、有毒性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第二类危险源是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工作条件环境三个方面;

S3,对历史事故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辨识装置根据历史事故信息对获取到的危险源信息进行模型演化,判断危险源发生造成的后果和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同时考虑人员可能受到伤害情况,受伤包括分为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并按照后果严重程度和人员受到的伤害排序;

S4,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对危险源发生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暴露人数;暴露在危险源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服务中断;装置、机械部件和安全装置的失灵;暴露于恶劣气候;个体防护装置所提供的保护和个体防护装置的使用率;不安全行为,通过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

S5,对危险源信息整理转化,并添加至BIM模型中,三维渲染动画,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的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制作宣传视频,并通过宣传装置进行宣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辨识装置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1),所述固定箱(1)的上端固定有显示装置,所述底板(2)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连接杆(11)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1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上端固定在凹槽内的底部,所述支撑板与凹槽底部之间共同固定有气囊(10)和两个弹簧钢(13),所述气囊(10)位于两个弹簧钢(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下端两侧的缸体(12),所述缸体(12)上滑动套接有套筒(3),所述缸体(12)内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上端固定在缸体(12)内的底部,所述连接板(16)的下端固定有液压缸(17),所述液压缸(17)的下端固定在套筒(3)内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箱(1)上端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箱(1)的上端,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8)的一侧,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有显示屏(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封闭端位于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滚轮(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内安装有电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67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