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枝型聚离子液体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7039.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3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焉晓明;高毅超;贺高红;阮雪华;代岩;郑文姬;潘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78 | 分类号: | B01D71/78;B01D67/0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枝 离子 液体 聚酰亚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枝型聚离子液体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分离膜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合成了亚芳基二胺单体,与不同二酐缩合制备了具有良好溶解性和稳定性的聚酰亚胺聚合物,再直接以聚合物的亚胺基作为接枝位点对聚合物进行功能化接枝、离子交换后获得膜材料并制膜。所制备的膜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气体分离性能,可应用于多种气体分离,例二氧化碳/氮气分离,天然气净化中二氧化碳从天然气中分离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膜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接枝型聚离子液体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CO2的年排放量逐渐上涨,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高效的碳捕集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变压吸附法、低温分馏法和膜分离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气体膜分离法仅需要膜两侧的压差提供传质推动力,无需质量分离剂的再生过程,操作成本低,工艺条件温和。膜分离过程利用组分在溶解性、分子动力学直径和反应性方面的差异,可适用于不同的分离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二氧化碳分离膜技术以聚合物膜为主流。但是,聚合物膜性能往往不能克服trade-off效应,高的渗透系数和高的选择性二者不可兼得。一系列研究已经表明,聚合物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二者间的关系可由1991年和2008年的Robeson上限来体现。Robeson上限通常被作为评价膜性能的比较基准。聚酰亚胺膜是一类较理想的CO2分离膜,聚酰亚胺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热力学稳定性能、机械性能和CO2分离性能。因此,合成兼具良好透气性与选择性的聚酰亚胺膜材料,能够接近甚至超过Robeson上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高气体分离膜的渗透性及分离的选择性,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具有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的组合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首先采用二氢吲哚-2,3-二酮与苯胺在三氟甲磺酸催化下合成亚芳基二胺单体,随后与二酐单体在高温溶液中一步缩合为聚酰亚胺聚合物,随后采用碘甲烷进行季胺化,并与与溶于有机溶剂中的(CF3SO2)2NLi进行离子交换。由于亚芳基的立体空间结构,增大了膜的自由体积,增加了CO2的渗透性。而季胺阳离子及氟功能化的阴离子增加了对CO2的选择性。可用于CO2的分离。该氯酰亚胺具有下式所示结构:
其中亚芳基二胺单体的结构:
其中Ar的结构:
其中x=0.1~0.8;R为引入基团,包括甲基、丙基、苄基、丙醇基。
具体合成方法如下:
(1)二胺单体的合成:将二氢吲哚-2,3-二酮溶于三氟甲磺酸中,冰浴下加入苯胺后撤去冰浴,室温下反应8小时后得到溶液,随后加入溶液A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在展开剂A作用下用凝胶色谱分离出二胺单体后减压蒸发,抽真空干燥后得到二胺单体;
所述的二氢吲哚-2,3-二酮:苯胺的摩尔比为1:4;
所述的三氟甲磺酸与二氢吲哚-2,3-二酮的摩尔比为15~20:1;
所述的溶液A为NaOH、KOH溶液中的一种;
所述的展开剂A为二氯甲烷:甲醇摩尔比10:1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7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