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9124.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2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裴中强;陈兴;荀海波;华峰;陈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稊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G06F1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姜晓艳;刘朵朵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电子 控制 单元 中断 唤醒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操作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微控制器的唤醒模块检测到有效唤醒源时,启动Polling程序查询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步骤二、判断所述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利用Polling程序,查询各个非中断引脚对应的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步骤三、判断所述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将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清零;步骤四、查询各个中断引脚对应的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微处理器继续休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操作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对汽车电子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MCU唤醒方式大多采用中断唤醒和Polling相结合的方式。由于MCU资源限制,没法做到所有的唤醒源都采用中断的方式唤醒,因此,选择唤醒源中需要快速响应的唤醒源用中断方式唤醒,其他唤醒源采用Polling方式唤醒MCU,所述Polling的原理是设置一个定时器周期性地中断唤醒MCU,然后查询各个Polling唤醒源是否处于有效状态,若处于有效状态,则唤醒MCU,否则,MCU继续休眠,等待下次中断唤醒。
但是,两种策略并存的情况下,就会存在采用中断方式的唤醒源漏检的问题,如当有中断发生时,MCU被唤醒,启动polling读取中断状态寄存器,确定当前是出现了中断方式的唤醒源,还是定时器唤醒MCU进行Polling操作,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让MCU继续休眠或唤醒。除了用于Polling的定时器中断是可预测的外,其他中断都具有随机性,没法保证是在这些中断发生之后才去读中断状态寄存器,比如,MCU被定时器中断唤醒,在读取过中断状态寄存器之后产生了采用中断方式的唤醒源唤醒,这样就会造成采用中断方式的唤醒源漏检。虽然采用Polling持续查询方式可以避免采用中断方式的唤醒源丢失的问题,但Polling方式会降低MCU的唤醒速度,对于那些需要考虑响应速度的唤醒源,Polling方式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断唤醒的处理方法,解决了采用中断方式和polling查询结合进行MCU唤醒时,造成中断方式唤醒的唤醒源漏检的问题。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中断唤醒,包括与微处理器内部的唤醒模块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完成以下步骤:
所述唤醒模块检测到有效唤醒源,启动Polling程序查询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
判断所述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利用Polling程序,查询各个非中断引脚对应的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
判断所述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将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清零;
查询各个中断引脚对应的GPIO输入寄存器的地址状态是否有变化,若有,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否则,微处理器继续休眠。
进一步,所述微处理器包括与唤醒模块相连的多个中断引脚,各个所述中断引脚与对应的唤醒源相连,所述中断引脚的电平状态与中断寄存器的地址状态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有效唤醒源包括唤醒源引起对应的中断引脚的电平跳变,以及定时器到达周期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稊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稊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