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2229.1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6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映雪;朱文广;杨为群;章小枫;周成;刘小春;郑富永;彭怀德;王敏;王丽;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33004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配电网 信息 安全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包括采集中压配电网终端的通信数据信息;构建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态势感知分析概率模型并对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监测信息上报主站并完成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通过主动获取和充分考虑配网主站监测到的配网终端通信流量的数据统计和接入频次特性,通过采集获取配网主站的监测配电终端的数据信息,构建配网终端的流量和接入频次态势感知分析模型,提高了中压配电网终端信息安全监测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安全是配电网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针对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攻击事件日益频繁,安全防护设备之间相对孤立,安全孤岛现象突出。恶意网络攻击对配电网造成的危害严重,可能会导致配电网终端数据泄露,甚至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等社会危害。
现有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安全策略中,多数集中于设置物理隔离或者采用加密认证系统等。但是,目前针对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安全策略,都是被动的,即通过对自身保密性和耐受性的加强,使得外部对于中压配电网通信的攻击事件无效化。但是明显的,目前的安全策略非常被动,对于未知的攻击事件的防护能力明显不足,使得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安全依然承受着巨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主动感知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数据量从而实现对中压配电网通信信息安全进行主动监测的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中压配电网终端的通信数据信息;
S2.根据步骤S1采集的通信数据信息,构建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态势感知分析概率模型;
S3.采用步骤S2得到的态势感知分析概率模型对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S4.将步骤S3得到的监测信息上报主站,从而完成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监测。
步骤S1所述的采集中压配电网终端的通信数据信息,具体为采集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流量和频次数据信息。
所述的采集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流量和频次数据信息,具体为以当前监测周期的前N个监测周期为统计周期,采集统计周期内各个监测周期的流量数据和接入频次,从而得到统计周期内的流量序列{x(i)}和频次序列{y(i)};其中x(i)为统计周期内第i个监测周期的流量数据,y(i)为统计周期内第i各级监测周期内的频次数据。
步骤S2所述的构建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态势感知分析概率模型,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构建模型:
a.计算步骤S1得到的流量序列{x(i)}的数学期望λx,并构建泊松参数为λx的泊松概率分布模型;
b.计算步骤S1得到的流量序列{y(i)}的数学期望λy,并构建泊松参数为λy的泊松概率分布模型;
c.构建中压配电网终端的态势感知分析概率模型p(x,y)=p(x)*p(y),式中p(x)为流量概率密度,其值为泊松参数为λx的泊松概率分布模型的概率密度;p(y)为频次概率密度,其值为泊松参数为λy的泊松概率分布模型概率密度。
步骤S3所述的对中压配电网的信息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监测:
(1)设定流量安全系数α,频次安全系数β和安全阈值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2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