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加热的热裂纹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4742.4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仲红刚;李曦皓;王彪;张申;张程栋;徐智帅;翟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200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加热 裂纹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加热的热裂纹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炉体、拉伸装置、连接杆、应力传感器、试棒、热电偶、保温层、磁场线圈、发热环、Al2O3坩埚、基座、连接夹头、水冷夹头;基座在炉体外底部;拉伸装置下有拉伸装置导轨支架,应力传感器通过连接杆与拉伸装置相连;水冷夹头夹持在试棒右端,试棒置于Al2O3坩埚内且同轴;坩埚外侧依次套有发热环、磁场线圈和保温层;热电偶预埋在坩埚外壁上;试棒加热熔化后,拉伸装置启动,调节发热环的温度,选择水冷夹头的水流量或控制磁场线圈产生磁场,得到不同冷速下,不同枝晶生长方向或等轴晶形态下试棒热裂的临界条件。该发明能定量、精确地研究金属不同晶粒形态的热裂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和连铸等金属凝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位加热的热裂纹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凝固过程中因为相变等原因会出现凝固收缩现象,随着凝固的进行,金属的体积会改变,当处于凝固过程中的糊状区时,金属收缩受限,有时会导致铸件的热裂现象,所以了解金属材料的热裂倾向,定量测量其产生热裂的临界条件(包括:临界热应力,临界温度,临界固相率,临界组织构成等),已经成为指导实际生产的关键。
金属的热裂及其倾向性: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会经历固相和液相混合的糊状区,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因为造型、凝固顺序不同等原因,合金收缩受限且液相补缩不足,从而导致裂纹的萌生,以致在铸件完全冷却后会留下裂纹。有些金属很容易出现热裂纹,则称其热裂倾向性严重。
目前,定量测量金属产生热裂的临界条件的方法有:
1、采用ZSR合金热裂倾向性测定仪或ZQS-2000双试棒合金热裂—线收缩仪,即采用熔融浇注的方式,将金属液浇注至设计好的砂型中,限制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的收缩产生热裂纹;装置由砂型,热电偶,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构成。
2、采用主动施加载荷条件,从而进行铝合金热裂测试实验,即采用熔融浇注的方式,将金属液浇注至设计好的砂型中,通过主动施加载荷的方式完成热裂纹的产生。试验装置由砂型,热电偶,传感器,拉伸机,保温材料,数据采集系统构成。
3、采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即通过电流加热夹持的试棒,利用拉力机完成拉伸或压缩试验。
但是上述三种方法均不能控制钢液凝固时的温度梯度,故研究的晶粒形态比较单一。浇注法由于降温速率不断变化,且各部位的温度差很大,应变速率难以准确计算,无法定量研究热裂临界条件等问题;浇注金属液时,过多依赖操作者的浇注技巧,试验的稳定性不佳,测量精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原位加热的热裂纹测试装置,采用原位加热金属的方式,并引入磁场来控制钢液凝固后的晶粒形态,从而定量研究金属不同晶粒形态的热裂问题,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原位加热的热裂纹测试装置,包括:
拉伸装置、连接杆、炉体、应力传感器、试棒、热电偶、保温层、磁场线圈、发热环、Al2O3坩埚、基座、连接夹头、水冷夹头以及拉伸装置导轨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字主梁结构综合加载系统
- 下一篇:路基荷载下地基侧向挤出变形的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