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0857.4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武;王飞飞;高保燕;黄罗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R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眼点 藻纲微藻 生产 棕榈 油酸 方法 | ||
1.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总脂的提取:取冻干藻粉与95%乙醇混合后,持续超声处理2~3 h;然后,藻粉混合液于50 ℃~60 ℃恒温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提取总脂;
(2)棕榈油酸的浓缩:将步骤(1)获得的总脂先后经过皂化、低温冷冻沉淀、酸解和尿素包埋过程处理,即获得高浓度的棕榈油酸;
所述的真眼点藻纲微藻为类波氏真眼点藻(
所述的类波氏真眼点藻的具体培养过程如下:
类波氏真眼点藻的培养温度为24~26 ℃,光照强度为30~320 μmol photons m-2 s-1,培养基为mBG-11液体培养基:0.08 g/L NaNO3,0.04 g/L K2HPO4,0.075 g/L MgSO4·7H2O,0.036 g/L CaCl2·2H2O,0.006 g/L柠檬酸,0.006 g/L FeCl3·6H2O,0.001 g/L EDTA,0.02 g/L Na2CO3,2.860 g/L H3BO3,1.810 g/L MnCl2·4H2O,0.391 g/L Na2MoO4·2H2O,0.079 g/L CuSO4·5H2O,0.220 g/L ZnSO4·7H2O,1L去离子水,121 ℃、20 min 高温灭菌处理;
1)由藻种室获得藻种后,转接于mBG-11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5天,光照为30~40μmol photons m-2.s-1;然后,将该藻种继续转接至mBG-11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5~7天,待藻液的OD750达到1.5后,进行下一步扩种;
2)将步骤1)中的藻株接入光柱状玻璃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基为mBG-11液体培养基,光强70~100 μmol photons m-2 s-1,通入含有1% CO2的压缩空气,鼓气培养5~7天;
3)将步骤2)获得的藻种通过无菌水离心洗涤后,按照OD750 = 0.60 ± 0.02的初始接种密度转接至上述光柱状玻璃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基为mBG-11液体培养基,其中的氮源为硝酸钠,设置1 mM的初始氮浓度,光强为300~320 μmol photons m-2.s-1,通入含有1% CO2的压缩空气;
4)鼓气培养后,通过静置沉淀过夜收集藻体,然后真空冷冻干干燥获得冻干藻粉;
步骤(2)中所述的棕榈油酸的浓缩的具体步骤如下:
称取一定量的总脂与10% KOH-乙醇液体混合,置于70~80 ℃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皂化1.0~1.5 h;待皂化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20 ℃中静置24~36 h;低温冷冻处理后,分离混合液中的固体相和液体相,收集液体相;上述的液体相加入正己烷反复提取,分相并收集液体相层,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使得溶液pH=1~2,不饱和的脂肪酸盐酸解生成游离脂肪酸;通过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后,40 ℃~50℃真空旋转蒸发获得游离不饱和脂肪酸;称取一定质量的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和尿素、95%乙醇混合后,置于50 ℃恒温水浴中搅拌直至溶液变得澄清,随后放入4 ℃中尿素包埋36~48 h;尿素包埋结束后,同样抽滤得到获得尿素结晶,50 ℃热水溶解后,并用正己烷萃取;正己烷相经去离子水洗涤后40 ℃~50℃真空旋转蒸发,即得到高浓度的棕榈油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冻干藻粉与95%乙醇混合为按照m/v=1:30~1:40的比例进行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08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