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门自动开关方法和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845.3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3 | 分类号: | E05F15/6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蔡喜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臂支架 尾门 汽车尾门 从动轴 主动轴 控制指令 减速箱 自动开闭机构 开启指令 驱动机构 驱动指令 向上运动 自动开关 弹簧力度 电机驱动 关闭结构 关闭指令 解锁状态 启动电机 使用寿命 受力均衡 稳定性能 向上摆动 控制尾 门锁具 衰减 弯管 电机 发送 | ||
1.一种汽车尾门自动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还是关闭指令;
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时,控制尾门锁具处于解锁状态,并发送开启驱动指令至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主动轴、从动轴和弯臂支架;
根据所述开启驱动指令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带动所述主动轴运动,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从动轴向上摆动,所述从动轴带动所述弯臂支架向上运动,所述弯臂支架带动尾门的弯管向上运动,以开启所述尾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还是关闭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关闭指令时,发送关闭驱动指令至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所述关闭驱动指令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带动所述主动轴运动,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从动轴向下摆动,所述从动轴带动所述弯臂支架向下运动,所述弯臂支架带动尾门的弯管向下运动,以关闭所述尾门;
控制所述尾门锁具处于锁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关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智能钥匙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或,通过驾驶室内的门板按键发送按压信号,并根据所述按压信号生成所述控制指令;
或,通过后备箱的尾部按键发送按压信号,并根据所述按压信号生成所述控制指令。
4.一种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还是关闭指令;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尾门锁具,用于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时,控制尾门锁具处于解锁状态;以及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用于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开启指令时,进入工作状态且正转;
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箱;
所述减速箱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主动轴,所述减速箱同时带动两个主动轴;
与每一个主动轴连接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从动轴向上摆动;
与每一个从动轴连接的弯臂支架,所述弯臂支架与尾门的弯管连接,所述从动轴带动所述弯臂支架向上运动,所述弯臂支架带动所述弯管向上运动,以开启尾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用于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关闭指令时,进入工作状态且反转;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同时带动两个主动轴,每一个主动轴带动所述从动轴向下摆动,每一个从动轴带动所述弯臂支架向下运动,每一个弯臂支架带动所述弯管向下运动,以关闭尾门,所述尾门锁具还用于当所述控制指令是关闭指令时,控制尾门锁具处于锁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臂支架包括套环和连接部,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从动轴上,所述连接部包括“7”字型弯折部,所述“7”字型弯折部与所述弯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智能钥匙,所述智能钥匙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钥匙发送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门板按键,所述门板按键设置于驾驶室内,所述门板按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门板按键产生的按压信号,并根据该按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自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尾部按键,所述尾部按键设置于后备箱,所述尾部按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尾部按键产生的按压信号,并根据该按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韩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8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