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温度均匀性的缸体水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2045.3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梅;余小东;袁浩;杨昆;余远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孔 水套 缸体水套 缸体鼻梁区 导流结构 温度均匀性 出水口 进水口 发动机 发动机缸 缸体结构 温度均匀 依次相连 紧凑性 鼻梁 进气 冷却 保证 体内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温度均匀性的缸体水套,包括设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套本体,其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缸孔水套、第二缸孔水套、第三缸孔水套和第四缸孔水套;在缸体水套本体一端的侧面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位于发动机的进气侧并与第一缸孔水套相连;在缸体水套本体另一端的上面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位于发动机后端并与第四缸孔水套相连;其特征是:在两个相邻的缸孔水套之间的缸体鼻梁区分别设有鼻梁导流结构,在缸体鼻梁区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导流结构,在两个相邻的缸孔水套的底部分别设有底部导流结构。本发明既能保证缸体结构的紧凑性和缸孔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缸体鼻梁区的充分冷却,温度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缸体鼻梁区温度,增强温度均匀性的缸体水套。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新技术的日趋增多及越发紧凑,发动机升功率逐渐增大,发动机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缸体最高温度主要分布在缸体缸孔周围,特别是两缸之间的鼻梁区域,因此缸体水套的冷却主要是对缸孔尤其是鼻梁区的冷却,防止缸体出现局部过热,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可靠性。为了增强温度均匀性,尤其是降低缸体鼻梁区域温度,传统做法是在两缸体之间钻水孔,但是其弊端会影响缸孔的机械强度,而且目前缸体结构日渐紧凑,很难在两缸之间预留冷却水道。如CN 101749140A公开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包括发动机缸体本体”,发动机缸体本体上开设呈圆柱形的气缸孔,沿着气缸孔的外周壁布置周边轮廓大致呈环状的缸体水套,所述的发动机缸体本体的鼻梁区开设横截面呈长条状的冷却水槽,冷却水槽的两端与环形的缸体水套相贯通。本发明通过加工的方式在发动机缸体两气缸孔之间的鼻梁区域开设一个冷却水槽,使冷却水在发动机运转时从缸体上温度最高的鼻梁区域流过,冷却效率高。
CN206816372U公告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结构”,能够在无法布置缸间管道式冷却水道时,解决因缸体温度过高导致受热件失效及系统和整机性能不达标的问题。其包括缸体水套砂芯本体,所述缸体水套砂芯本体由多对与缸孔外壁相适配的半圆筒体相连构成,两个相邻半圆筒体的相连部位与缸间鼻梁对应;在所述两个相邻半圆筒体的相连部位的上部均设有凸起冷却结构。所述凸起冷却结构的高度h与缸间鼻梁的最高温度区域的高度一致,所述凸起冷却结构靠近缸孔的一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3°-5°;所述凸起冷却结构上端的宽度b,即向缸孔中心连线方向延伸距离,根据缸间充铝间隙决定;所述凸起冷却结构与缸间鼻梁正对的末端圆角R小于缸间最小充铝间隙。
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是本领域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温度均匀性的缸体水套,其既能保证缸体结构的紧凑性和缸孔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缸体鼻梁区的充分冷却,温度均匀。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增强温度均匀性的缸体水套,包括设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套本体,其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缸孔水套、第二缸孔水套、第三缸孔水套和第四缸孔水套;在缸体水套本体一端的侧面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位于发动机的进气侧并与第一缸孔水套相连;在缸体水套本体另一端的上面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位于发动机后端并与第四缸孔水套相连;其特征是:
在两个相邻的缸孔水套之间的缸体鼻梁区分别设有鼻梁导流结构,在缸体鼻梁区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导流结构,在两个相邻的缸孔水套的底部分别设有底部导流结构。
进一步,还包括设在所述缸体水套本体的进水口处的进水口导流结构;所述进水口与缸体的顶面距离约为所述缸体水套本体高度h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鼻梁区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本体的上部,并分别对称地布置在第一缸孔水套与第二缸孔水套之间的两边、第二缸孔水套与第三缸孔水套之间的两边、第三缸孔水套与第四缸孔水套之间的两边。
进一步,所述侧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本体的上部,并分别对称地布置在第一缸孔水套与第二缸孔水套之间鼻梁区的两侧、第二缸孔水套与第三缸孔水套之间鼻梁区的两侧、第三缸孔水套与第四缸孔水套之间鼻梁区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套密封件及利用该水套密封件的水套结合模块
- 下一篇:两件式发动机缸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