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2753.7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3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19/06;B25J13/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苗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 底盘控制系统 机器人底盘 底盘本体 后驱动轴 前驱动轴 底盘 无线控制 方向设置 滑动 卡合 竖直 无线控制指令 后台服务器 高度固定 平行设置 障碍物 减小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前驱动轴、后驱动轴和底盘控制系统;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分别平行设置在底盘本体上,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第一滑槽中,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还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后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第二滑槽中,底盘控制系统设置在底盘本体内,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前驱动轴沿着第一滑槽滑动,后驱动轴沿着第二滑槽滑动;底盘控制系统能接收后台服务器发出的无线控制指令。该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固定,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易发生底盘拖底;底盘过高,稳定性减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器智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更是被公认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一旦要移动,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环境的理解、路径规划、自主定位、避障及防碰撞等,不言而喻。
一般而言,机器人主要包括底盘和躯干两部分组成,底盘主要起到稳固和运动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底盘拖底的问题,影响机器人地正常运动;底盘过高,虽然通过性变大,但是稳定性减小,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智能检测障碍物的大小,自动调节底盘的高度,也可以无线控制底盘进行高度调节,从而顺利通过障碍物的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底盘的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底盘过低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底盘拖底的问题,影响机器人地正常运动;底盘过高,虽然通过性变大,但是稳定性减小,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智能检测障碍物的大小,自动调节底盘的高度,也可以无线控制底盘进行高度调节,从而顺利通过障碍物的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所述无线控制的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前驱动轴、后驱动轴和底盘控制系统;所述前驱动轴和所述后驱动轴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且所述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所述后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所述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前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底盘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还分别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后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卡合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内,且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前驱动轴沿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后驱动轴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滑动;且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后台服务器发出的无线控制指令。
优选地,所述底盘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红外摄像头、电源模块、升降电机以及无线模块;所述红外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前端;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底盘本体前方障碍物的图像信息,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获取的图像信息分析出障碍物的高度,在障碍物的高度小于底盘本体的最大高度的情况下,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前驱动轴和所述后驱动轴向下运动至所述底盘本体与地面距离最大,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来自后台服务器的无线控制指令。
优选地,所述无线模块包括:3G模块、4G模块、WiFi模块以及ZigBee模块。
优选地,所述底盘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高清摄像头,所述高清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的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躯干连接件,所述躯干连接件呈柱状,机器人躯干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躯干连接件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躯干连接件能够卡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关节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自充电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