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3795.2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4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曦;姚海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36 | 分类号: | B64F1/36;B64F1/32;H04L29/08;G05D1/0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讯模块 机场航站楼 定位模块 雷达系统 视觉模块 语音模块 触摸屏 工控机 避障 车体 智能引导 平衡轮 乘客 车体两侧 电气连接 位置引导 物品搬运 行李搬运 用户体验 购物 配送 园区 候机 车站 部署 服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体,平衡轮,视觉模块,工控机,避障雷达系统,无线通讯模块,触摸屏,定位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平衡轮设置在车体两侧,视觉模块、避障雷达系统、触摸屏和语音模块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工控机、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设置在车体中,视觉模块、避障雷达系统、触摸屏、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分别与工控机电气连接;本发明能够在机场航站楼实现,乘客登记口引导、行李搬运和免税店购物陪伴及无人配送,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为乘客在乘机过程中带来方便快捷的候机和购物体验。本发明还可部署在车站、园区等场所,提供位置引导和物品搬运服务,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移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场硬件条件的日益完善,近年来国家民航局提出了推进建设“智慧机场”的战略规划,其中如何提高旅客在航站楼内的出行效率和个性化出行体验是建设“智慧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机场航站楼通常跨度巨大,乘客从安检口到达登机口一般要步行很远距离,而且由于航站楼内部结构复杂,常会出现走错路线的情况,此外通常还需要携带手提行李,远距离行走很不方便,尤其是对于老年或体弱的乘客,在航站楼内的出行体验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机场一般安排人力驾驶的电瓶车,方便乘客在各登机口之间进行通勤,但这些车辆数量有限,并且需要安排司机驾乘,主要服务于特殊乘客,难以满足大多数乘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人机交互,为乘客提供登记口引导、行李搬运服务、机场免税店购物与无人配送服务的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为乘客在候机过程中带来方便快捷的乘机和购物体验。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包括车体,平衡轮,视觉模块,工控机,避障雷达系统,无线通讯模块,触摸屏,定位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平衡轮设置在车体两侧,视觉模块、避障雷达系统、触摸屏和语音模块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工控机、无线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设置在车体中,视觉模块、避障雷达系统、触摸屏、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分别与工控机电气连接。
以下为本发明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视觉模块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与工控机电气连接,车体前部设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车体后部设有第二摄像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体包括储物箱和主体,主体凸设在储物箱上方,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和触摸屏设置在主体上,储物箱具有储物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语音模块包括语音输入口和语音输出口,语音输入口和语音输出口分别与工控机电气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避障雷达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设置在车体前部,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设置在车体后部。
作为优选方案,车体设有拖挂机构,拖挂机构位于车体后部。
作为优选方案,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分别与工控机电气连接。
一种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通过移动客户端将用车需求发送给云服务器;
b)云服务器查询所有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的状态,并把任务分配給离用户最近的处于空闲状态的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并把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确认码发到移动客户端上;
c)被调度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任务信息,进入调度状态,机场航站楼智能引导车通过视觉模块构建三维局部地图,通过视觉模块和避障雷达系统检测和识别障碍物,进行实时运动规划和控制,直到到达用户当前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3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