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集成设备及应用智能集成设备的折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8246.4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童勤峰;王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6 | 分类号: | B21D5/06;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郭扬部 |
地址: | 31511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集成 设备 应用 折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集成设备及应用智能集成设备的折弯方法,所述智能集成设备包括视觉单元、控制器、抓手、位移传感器和机械手;本发明实现自动识别工件的类别,可测量工件尺寸及工件厚度,并自动补偿工件尺寸的偏差;对工件折弯的全过程实行自动化,同时,通过自动补偿工件的尺寸偏差以及采用两个折弯基准面,以减小尺寸偏差、折弯误差两方面对工件中间部位的尺寸误差影响;可实现自动拨模以改变下模组件的长度以匹配工件中预加工部位的尺寸;可避免折弯工件中无需折弯的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集成设备及应用智能集成设备的折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板材进行多次折弯时,一般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对板材折弯的全过程,需要人工选取板材,再利用人工将板材放置到折弯设备上对板材进行折弯,利用人工操控折弯设备对板材进行折弯,这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折弯的效率较低,通过人为操作折弯设备,难免具有误操作的情况,常常出现折弯不合格的情况。
现有的折弯设备往往采用一个基准面对板材的多处进行折弯,这样会造成板材折弯误差会累积到一个部位,同时,若有板材本身具有尺寸偏差,尺寸的偏差和折弯的误差可能会全都累积到一个部位,造该部位的误差非常大,可能会导致折弯出来的产品不合格。且现有的折弯设备对工件折弯时,若工件中有些部位的长度不同时,往往采用与工件中长度较长的部位相匹配的下模组件;这样使得在折弯工件中长度较短的部位时,连工件中无需折弯的部位也一起加工;这样一来还需要大量的修复工作,并影响工件的美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智能集成设备及应用智能集成设备的折弯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智能集成设备的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识别工件类别;
调用与工件相对应的下模组件、折弯参数;
抓取工件至预对位工作台;
测量工件中第一折弯部位、第二折弯部位的长度尺寸;
根据工件的第一折弯部位、第二折弯部位的长度尺寸增减下模,使下模组件的长度与工件的第一折弯部位、第二折弯部位的长度匹配;
用后挡指作为基准面确定第一折弯部位的多个折弯线使所述工件沿第一折弯部位中的多个折弯线依次折弯;使工件调头,用前挡指作为基准面确定第二折弯部位中的多个折弯线并使所述工件沿第二折弯部位中的多个折弯线依次折弯。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检测工件中中间部位的长度尺寸;
根据工件中中间部位的长度尺寸增减下模,使下模组件的长度与工件中中间部位的长度尺寸对应;
分别用后挡指、前挡指作为基准面确定中间部位中的多个折弯线并使所述工件沿中间部位中的多个折弯线依次折弯。
优选地,识别工件类别时,对工件进行红外线拍照进而采集工件特征点及工件边缘线形来识别来料工件的类别。
优选地,在用后挡指、前挡指作为基准面之前,获取工件的尺寸偏差,并根据工件的尺寸偏差调整前挡指、后挡指与下模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折弯参数包括折弯压力。
智能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觉单元,用于识别类别;
控制器,用于控制调用多种下模组件以及多种折弯参数;
抓手,用于抓取工件并推送工件至预对位工作台;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工件中第一折弯部位、第二折弯部位的长度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8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