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9834.X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娟;马韵升;栾波;李超孟;魏圣可;许晅;徐泽平;王秀芝;虞凤慧;孙建忠;韩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斌;苗峻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寿菊 提取 叶黄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纯领域,提供了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万寿菊干粉和有机溶剂加入到提取容器中搅拌提取。(2)过滤提取容器中的混合物,收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叶黄素油膏。(3)向叶黄素油膏中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和高温碱性脂肪酶搅拌溶解后转移到反应器中皂化。(4)皂化液在低温下静置析出叶黄素晶体,过滤,滤饼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得到高纯度的叶黄素晶体,最终产品中叶黄素的纯度在70%~90%范围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叶黄素提取工艺复杂,溶剂毒性大,产品纯度低的问题,且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植物提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万寿菊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还是一种中草药,万寿菊干粉中含0.6%~2.5%的叶黄素,因此,万寿菊是一种理想的提取叶黄素的原料。
叶黄素在万寿菊花瓣中是以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酯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经过提取、皂化、分离、纯化工艺制备叶黄素。叶黄素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视力,同时它也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叶黄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叶黄素现有提取技术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其中超声波辅助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法对设备要求高,生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因此,大部分企业采用比较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如CN 105669510 A就记载了相应的提取方法,但是该方法的叶黄素收率最高仅能达到0.032%,费效比极低;而CN103772253 B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则大量采用了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丙酮或四氢呋喃,这对于叶黄素的安全性有极大的影响,且该方法的收率也较低,因此现有的溶剂提取法存在以下几点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皂化时间长,叶黄素纯度低,提取工艺复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低毒性、高收率的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万寿菊干粉和有机溶剂加入到提取容器中搅拌提取。(2)过滤提取容器中的混合物,收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叶黄素油膏。(3)向叶黄素油膏中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和高温碱性脂肪酶搅拌溶解后转移到反应器中皂化。(4)皂化液在低温下静置析出叶黄素晶体,过滤,滤饼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得到高纯度的叶黄素晶体,最终产品中叶黄素的纯度在70%~90%范围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叶黄素提取工艺复杂,溶剂毒性大,产品纯度低的问题,且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本发明最大的特点在于将高温碱性脂肪酶应用到了皂化过程中,高温碱性脂肪酶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脂肪中的酯键,反应不可逆。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快叶黄素酯酯键的断裂,且对叶黄素的理化性质无影响。本发明所采用的高温碱性脂肪酶选自诺维信的固定化脂肪酶435或RMIM或夏盛集团的碱性脂肪酶JZ。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万寿菊干粉和有机溶剂加入到提取容器中搅拌提取2~6h;
(2)过滤提取容器中的混合物,收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叶黄素油膏;
(3)向叶黄素油膏中加入15~25倍重量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和高温碱性脂肪酶搅拌溶解后转移到反应器中皂化;
(4)皂化液在低温下静置析出叶黄素晶体,过滤,滤饼用蒸馏水清洗,滤饼-40℃~-50℃真空冷冻干燥或50℃~60℃烘干,得高纯度的叶黄素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9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