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压缩释放制动气门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1261.4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伟;张振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6 | 分类号: | F01L13/06;F01L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油路 制动油压 储油槽 单向阀 控制阀 制动 气门控制系统 发动机压缩 进油电磁阀 出油口 控制阀连接 低压密封 辅助高压 高压密封 活塞结构 活塞两端 活塞驱动 控制系统 密封机构 释放 低压力 高压力 进油口 面积差 油路 加工 密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压缩释放制动气门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控制系统包括进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上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与一制动油压控制阀连接;所述制动油压控制阀内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通过第一高压油路与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高压油路与制动执行活塞驱动连接;在所述储油槽和第二高压油路之间还设有一辅助高压密封机构。本发明将制动油压控制阀设计为一个单向阀和一个由低压密封高压的活塞结构,通过高压密封活塞两端压力面积差,实现用低压力密封高压力的作用,降低了控制阀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发动机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压缩释放制动气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压缩释放制动技术最早是由康明斯发明的,国外在1961年就开始生产应用。随着国内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内法规也开始要求客车和大型商用必须安装缓速器,发动机压缩释放缓速器由于制动功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逐渐成为了6缸柴油机的必备配置。目前国内各大主机厂都使用的外资品牌的产品;国内各大主机厂也都对发动机制动产品国产化进行了研究,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
现有结构进油进油电磁阀由图1所示,进油电磁阀断电时,球面阀8’在机油压力作用下压紧阀体7’上的下阀座面,此时平面阀6与阀体7上阀座面之间有一定间隙,使进油电磁阀出油口与大气联通,实现制动系统油路泄压排油。
当进油电磁阀通电时,衔铁3’被电磁力吸合,与静铁芯4’之间没有间隙,推杆将电磁力作用于平面阀6’使其向下运动,压紧上阀座面,同时球面阀7’克服液压力离开下阀座面,实现进油进油电磁阀出油口与大气之间关闭,与供油口接通,实现制动系统液压油路冲油。
该进油电磁阀结构平面阀6’和球面阀7’为过盈配合,阀体7’设置上、下两个阀座面,这种结构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可靠性差。
另外,现有的制动油压控制阀结构对加工的精度要求高,控制阀结构设计复杂,可加工性差;
控制阀与摇臂体之间间隙配合,在液压系统工作,克服排气门弹簧力工作时,液压系统内压力很高,会有机油从间隙泄露,使排气门打开的升程减小,制动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发动机压缩上止点附近,打开排气门,释放出压缩空气的方法,实现发动机辅助制动的目的,利用发动机辅助制动,可以减少刹车制动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在长下坡时,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另外,产品的可加工性大大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压缩释放制动气门控制系统,包括:
进油电磁阀,用于向制动油路供油或泄油,进油电磁阀上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与一制动油压控制阀连接;
所述制动油压控制阀内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通过第一高压油路与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高压油路与制动执行活塞驱动连接;
在所述储油槽和第二高压油路之间还设有一辅助高压密封机构,所述辅助高压密封机构包括设置于制动油压控制阀内部的活塞腔、设置于活塞腔内的高压密封活塞以及第三高压油路,其中,所述活塞腔底端敞口设置,并且与所述储油槽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活塞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高压油路与所述第二高压油路相连通,其中,活塞腔直径、第二高压油路的直径以及第三高压油路的直径依次渐缩;
所述进油电磁阀包括:阀体、衔铁以及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安装在阀体的上部,所述阀体的轴心处设有第一中空轴腔,第一中空轴腔内设置所述衔铁,并且,所述衔铁的外壁与第一中空轴腔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1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