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机车检测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2052.1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沈炳华;周琦;沈逸渊;梁植杨;舒达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9/22 | 分类号: | B61L29/22;B61L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道口 控制系统 道口 机车 接近检测装置 机车检测 控制装置 侧边 安全检测装置 数字化显示屏 智能 人工干预 智能数据 监控屏 处理器 减去 节数 木机 预判 铁路 车厢 行驶 跟踪 检测 统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铁路道口,还包括控制系统,铁路道口的两侧均设有拦木机,铁路上设有火车头,其特征在于,火车头上设置有机车跟踪本体站,铁路的侧边设置有机车接近检测装置,铁路道口的侧边设置有道口区域闯入安全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包括监控屏和处理器,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机车接近检测装置检测到经过机车的方向、速度及其车厢节数,预判其将行驶至哪个铁路道口及其到达和通过该道口的时间,控制道口机构进行动作,且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对所有安装有上述装置的铁路道口进行智能数据统计,显示在数字化显示屏内,由于系统十分可靠,且减去人工干预,提高道口控制的安全性,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道口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机车检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道口的交通安全一直是铁道运行安全的重点对象,特别对于企业内部的道口,由于涉及的道口较多,又没有封闭,这对铁路道口的交通安全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铁路道口安全问题日趋重要。
目前铁路有人值守道口存在人工调度和管理技能不足、技术安全防护手段落后、职工责任性对于安全至关重要,高峰期通行量大、忙闲期差异大、工作环境恶劣等现实因素,极易造成道口区域行人和车辆的拥堵,闯杆事件时有发生,频繁出现安全隐患,影响铁路系统的高效运行。人工看守的铁路道口,常因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性质单一,难以招人。由此引发工作人员上岗后,安全意识淡薄,埋下安全隐患。
应对于以上情况,需要对企业内部铁路道口往来经过的机车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机车经过道口时的各种信息,如:速度,位置,方向,车厢节数等,在此基础上,对进入铁路道口区域的物体检测;和对突发情况下,有违章穿越铁路道口情形的应急检测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着智能化无人值守道口的安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车检测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机车检测控制装置,包括铁路道口,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铁路道口的两侧均设有拦木机,所述铁路上设有火车头,所述火车头上设置有机车跟踪本体站,所述铁路的侧边设置有机车接近检测装置,所述铁路道口的侧边设置有道口区域闯入安全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控屏和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车跟踪本体站包括包括载体、供能装置和信号装置,所述载体上固定连接容箱,所述容箱内设有定位装置和网络通讯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车接近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地基,所述第一地基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激光模组检测装置,所述激光模组检测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护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道口区域闯入安全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地基,所述第二地基的顶端固定连接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位置调整台,所述位置调整台上设置有激光扫描检测装置,所述激光扫描检测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箱上固定设有电源接头、信号接头以及通讯接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信号装置的下方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中央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信号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信号装置的顶端为蘑菇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固定连接加固杆,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开设有锁定槽,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调整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置调整台上设置有第二调整螺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置调整台为两个半圆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2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