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运输车码头滚装上船过程的仿真模拟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5718.9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军;许栋;张艳芳;徐善辉;及春宁;杜尊峰;许航维;吕超;陈品;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运输车 重型货物 承载 滚装 排障 仿真模拟 仿真模型 通过性 码头 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模块 道路环境 复杂场地 运动轨迹 运动模拟 运动模式 场地图 运输车 就位 试验 导出 运输 重复 | ||
一种模块运输车码头滚装上船过程的仿真模拟的试验方法,采用以下步骤:一:将模拟好的运输场地和道路环境的作业场地图导入计算机进行模拟;二:将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仿真模型导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中将模块运输车就位;三:由计算机控制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仿真模型的运动;并随时切换模块运输车的运动模式;四:通过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运动轨迹,找出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出现的问题,并导出和排障;五:重复进行一至四运动模拟,直至排障结束。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模块运输车在码头等复杂场地环境运输中,其承载重型货物的通过性难题;而且,还辅助解决了模块运输车承载重型货物滚装上船通过性判断和排障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货物的运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块运输车码头滚装上船过程的仿真模拟的试验方法。属于港口物流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模块运输车(SPMT)与平常的货车不同,模块运输车包括:若干个可拼接的平板车、为平板车提供液压和电力的动力系统,其中,动力系统通过铰接方式与平板车枢接;平板车之间的液压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每个相连的轮胎之间受到的竖直压力相等,而且,还可以使整个平板车适应路面,受力均衡,模块运输车可以适用于重、大、高、异型结构物的运输。其优点主要是使用灵活、装卸方便、载重量在多车机械组装或者自由组合的情况下,可达5000吨以上。模块运输车经常用于大件重型货物码头滚装上船。但是,由于模块运输车承载大件重型货物在滚装上船过程中,不仅货物和组装拼接后的模块运输车体积较大,而且,还超长或超宽,因此,其不仅经常导致建筑物阻挡、妨碍模块运输车通过的现象发生;且由于道路相对较窄,模块运输车的直行和转弯也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港口码头等复杂环境中,模块运输车还受到运动堆场、码头装卸机械设备等限制;其通过性问题,已成为影响码头运输的关键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模块运输车码头滚装上船过程的仿真模拟的试验方法,其不仅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预先演练仿真模拟模块运输车以及在码头上承载重型货物滚装上船的全过程,解决了模块运输车在码头等复杂场地环境运输中,其承载重型货物的通过性难题;而且,其还辅助解决了模块运输车承载重型货物滚装上船通过性判断和排障问题。为模块运输车承载大件重型货物滚装上船作业,提供了依据,使模块运输车能够承载大件重型货物平稳顺畅安全地滚装上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模块运输车码头滚装上船过程的仿真模拟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好模拟的运输场地和道路环境,并将模拟好的运输场地和道路环境的作业场地图直接导入计算机进行模拟;
第二步:将装配好的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仿真模型导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中设置好初始位置和方向,且将模块运输车就位;
第三步:由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的软件环境的控制下,控制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仿真模型的运动,实现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开行;并随时切换模块运输车的运动模式;
第四步:通过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运动轨迹,找出模块运输车及承载的重型货物出现的问题,并导出和排障;
第五步:排障后,重复进行第一步至第四步运动模拟,直至排障结束。
所述第四步中,
⑴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运动区域,到达目标地点,则通过性满足要求,不需要排障;此时,可以导出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过程,用于指导承载重型货物的模块运输车的实际开行。
⑵如果经数次尝试仍不能通过,则说明通过性不满足要求,则需要排障;排障需要根据车辆的扫空范围以及实际障碍排除的难易程度具体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5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