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合成四氢嘧啶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6222.1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陈俊;储消和;柳鹏福;陈建伟;章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P17/12;C12R1/1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氢嘧啶 重组大肠杆菌 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 核苷酸序 四氢嘧啶合成基因 合成 大肠杆菌 工业应用 生物转化 天冬氨酸 诱导表达 底物 菌体 制备 应用 转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合成四氢嘧啶的应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是将大肠杆菌E.coli MG1655的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lysA基因敲出,并导入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获得的。所述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lysA基因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诱导表达后的菌体以L‑天冬氨酸钠为底物,生物转化制备四氢嘧啶。转化20‑30h后,四氢嘧啶产量达到2.5‑3.5g/L,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合成四氢嘧啶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海洋微生物为了适应深海的高盐条件,需要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相容性溶质机制的策略(Compatible-Solutes,Strategy),来抗衡外界盐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维持渗透压平衡。根据化学结构,相容性溶质主要包括:①糖类及衍生物:蔗糖、海藻糖、甘油葡萄苷等;②多元醇类及衍生物: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等;③氨基酸及衍生物:脯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四氢嘧啶、5-羟基四氢嘧啶等;④甜菜碱类:甜菜碱、甘氨酸甜菜碱、脯氨酸甜菜碱。相容性溶质作为细胞的渗透压保护剂,有很好的稳定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对细胞内的蛋白酶和其它大分子物质起着抗热、抗冻和抗变性等稳定作用。
四氢嘧啶(1,4,5,6-四氢-2-甲基-4-嘧啶羧酸,Ectoine),是目前发现分布最广泛的相容性溶质,它与细胞相容性好,高浓度的积累可对抗渗透压冲击,且不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甚至具有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被广泛的运用:①被称为“分子伴侣”保护生物大分子;②蛋白质与酶分子稳定剂;③DNA结构稳定和保护剂;④生物医药,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病、结肠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均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最新研究发现四氢嘧啶能够提高皮肤的再生能力、延缓其老化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可作为安全的化妆品保湿剂与增白剂。⑤据报道,高纯度的四氢嘧啶市场价约$1300/kg。其结构式如下:
由于四氢嘧啶的手性结构和最初可分离到的菌株四氢嘧啶产量极低,而且化学合成成本很高,很难直接应用于商业用途,导致四氢嘧啶的相关研究进展难以推进。目前,以天冬氨酸钠为底物,采用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全细胞生物催化生成四氢嘧啶,已广泛应用于四氢嘧啶的大规模生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生四氢嘧啶的工程菌、构建方法及制备四氢嘧啶的方法,为后续工业化生产四氢嘧啶奠定基础。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生四氢嘧啶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Hect),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是将大肠杆菌E.coli MG1655的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lysA基因敲出,并导入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获得的。所述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lysA基因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所述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先与pTrc99a质粒连接,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菌获得的。
本发明所述产生四氢嘧啶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Hect)的构建方法如下:
(1)敲出大肠杆菌E.coli MG1655的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lysA基因,切断L-天冬氨酸到赖氨酸支路的代谢,获得大肠杆菌E.coli MG1655-1。
(2)从伸长盐单胞菌H.elongata(CGMCC 1.6329)中克隆四氢嘧啶的合成基因簇ectABC,以pTrc99a质粒为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E.coli MG1655-1,构建从L-天冬氨酸到四氢嘧啶的合成途径,基因簇ectABC分别表达氨基丁酸乙酰基转移酶、二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和四氢嘧啶合成酶,构建得到产生四氢嘧啶的工程菌E.coli Hec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