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6753.0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庄继文;肖忠建;方晔;巩玉辉;陈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3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荪 工厂化 栽培 聚丙烯 实际需求 方形包 接种机 耐高压 塑料袋 土壤 灭菌 出菇 菌包 节能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方形菌包栽培等措施,可以实现工厂化方形包红托竹荪栽培的工艺,通过使用耐高压聚丙烯方形塑料袋降低灭菌时间40小时以上,通过配合使用全自动方形接种机,大幅度降低出菇阶段对土壤的需求,节能同时降低对土壤的使用,符合贵州红托竹荪发展的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随着近年来贵州红托竹荪的产业快速发展,工厂化制作菌包后覆土栽培成为红托竹荪的主要生产模式,目前国内红托竹荪栽培工艺的主要为使用圆柱形聚乙烯塑料容器通过手工或机械化设备灌装培养基料后经过常压100摄氏度灭菌48小时冷却制作撑菌棒转移到接种室后接种,转移至培养库培养100-120天后覆土栽培。该工艺自动化程度不高,与目前我国金针菇、真姬菇等工厂化栽培具有较大差距,其模式的缺点如下:
1、人工成本高,该生产模式通过机械装袋后,由于使用的是圆形包,后期的接种无法实现机器定位,只能采用人工接种,导致整个过程中人工成本较高。
2、能耗高,目前国内采用的圆柱形性塑料袋材为聚乙烯,其不耐高温,且通常采用100℃48小时灭菌能耗消耗大;
3、占用培养空间多,圆柱形菌棒多采用立棒在方形框中,菌棒摆满后中间有较多间隙,圆柱菌棒层架式培养,一般每个库房(6M*9M*6M)仅能放置2万个菌包。
4、培养周期长,采用圆柱形聚乙烯塑料袋作为生产菌棒容器,装料后只能在圆柱的上方接种(直径17cm,约226cm2),接种面积小,菌包发菌速度慢,通常情况接种后需要3-4个月才能长满。
5、后期栽培覆土量大,制约产业发展,采用聚乙烯塑料袋作为生产圆柱形菌棒,培养结束后,每个菌棒覆土量为8公斤,按照每个大棚约5000个菌棒计算,每个大棚需要用土量约为20吨,贵州地区土壤资源有限,用土量大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方形菌包栽培等措施,可以实现工厂化方形包红托竹荪栽培的工艺,通过使用耐高压聚丙烯方形塑料袋降低灭菌时间40小时以上,通过配合使用全自动方形接种机,大幅度降低出菇阶段对土壤的需求,节能同时降低对土壤的使用,符合贵州红托竹荪发展的实际需求。
具体地,所的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方形菌包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0%-20%木屑A、30%-40%木屑B、20%-30%甘蔗渣、5%-10%米糠、15%-20%麸皮、5%玉米粉、1%石灰粉组成,木屑A为2mm以下的松木,木屑B为4-6mm硬杂木屑,将C/N调整到25-35:1,含水量62-64%;
(2)采用20-24cm*12-16cm*50-60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2200g-3200g;
(3)对菌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21℃,可采用高压灭菌将灭菌时间为2小时,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灭菌后PH为6.0-6.5,接种40-60g固体菌种,平铺在方形菌包表面,接种面积600cm2(12cm*50cm);
(4)接种完毕后放入温度为20-25℃,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培养45天;
(5)45天后,菌丝成熟脱去方形菌袋,转入大棚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