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3396.X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可;毛雪松;吴谦;张腾达;徐旺;刘飞飞;刘龙旗;赵影;李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距离 施工车辆 警戒距离 车辆智能化管理 第二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 道路施工 障碍物 超声波测距 驾驶 报警模块 车辆碰撞 模块采集 施工过程 统一管理 用户端 安全生产 报警 室内 | ||
1.一种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进电机(2)、超声波测距模块(1)、第一处理器(3)、第二处理器(4)、发送模块、报警模块、显示单元以及用户端(9);其中步进电机(2)、超声波测距模块(1)、第一处理器(3)、第二处理器(4)、报警模块以及显示单元均安装在当前施工车辆上,超声波测距模块(1)与步进电机(2)连接;
步进电机(2),用于向超声波测距模块(1)提供动能;
超声波测距模块(1),用于采集当前施工车辆与其它施工车辆或障碍物(7)的实时距离,并将实时距离信息发送给第一处理器(3);
第一处理器(3),用于接收实时距离信息,还用于设定危险警戒距离,并将实时距离信息和危险警戒距离信息发送给第二处理器(4);
第二处理器(4),用于对实时距离信息和危险警戒距离信息进行对比;当实时距离小于危险警戒距离时,第二处理器(4)通过发送模块触发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第二处理器(4)通过发送模块将实时距离信息分别发送给显示单元和用户端(9);
显示单元安装在当前施工车辆的驾驶室内,显示单元用于接收实时距离信息并显示;
用户端(9),用于接收各个施工车辆的实时距离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超声波测距模块(1)安装在施工车辆的顶部,超声波测距模块(1)能够在施工车辆的顶部360°旋转;
超声波测距模块(1)包括驱动电路、超声波发射探头、接收电路以及超声波接收探头;第一处理器(3)通过驱动电路与超声波发射探头连接,超声波接收探头通过接收电路与第一处理器(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补偿单元(10),温度补偿单元(10)与第一处理器(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安装在施工车辆上,定位模块用于采集当前施工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并将当前施工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端(9);用户端(9)用于接收各个施工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端(9)根据实时位置信息显示对应施工车辆在条带式公路上的实时桩号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用于记录当前施工车辆的工作时间,并将当前施工车辆的工作时间通过发送模块发送给用户端(9);
报警模块包括下位机和报警器,下位机用于获取报警器的报警次数,并将报警次数信息发送给用户端(9);
发送模块还与施工车辆的ECU连接,发送模块用于将ECU获取的施工车辆故障信息发送给用户端(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数据平台,用户端(9)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云数据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发送模块为4G模块(8),第一处理器(3)和第二处理器(4)均为ARM9处理器,施工车辆包括挖掘机、吊车、压路机以及机器人。
9.一种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施工车辆之间的危险警戒距离,危险警戒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
r=αr*max
其中,r为危险警戒距离;α为安全重要系数,α=1.05~1.1;r*为预警距离临界值;L为车辆宽度;k为车辆的长宽比;t为制动反应时间;v为车辆运行速度;
步骤2):检测当前施工车辆与其它施工车辆或障碍物(7)的实时距离;
步骤3):将危险警戒距离与实时距离进行比较,当实时距离小于危险警戒距离时进行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路施工车辆智能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施工车辆进行定位,并根据施工车辆的定位实时显示当前施工车辆在条带式公路上的实时桩号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33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