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3934.3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8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宋福渊;油新华;石敬斌;耿冬青;张清林;杨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王灵灵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梁 可回收 支护桩 连接凹部 连接凸部 顶冠梁 锚固孔 预制桩 再利用 锚索 施工 施工成本低 绿色环保 施工效率 竖直向上 锁紧固定 重复利用 桩顶冠梁 对齐 卡固 锚具 省时 现浇 预埋 拼接 省力 穿过 配合 | ||
1.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设置在支护桩(1)顶部,顺次拼接以连接相邻支护桩(1);所述冠梁(2)上设置有与支护桩(1)顶部预埋设置的连接锚索(4)相对应的锚固孔(3),连接锚索(4)竖直向上穿过锚固孔(3),并通过锚具(5)锁紧固定;冠梁(2)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凸部(81)和连接凹部(82),相邻冠梁(2)通过连接凸部(81)和连接凹部(82)卡固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5)与冠梁(2)顶面之间设置有钢垫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垫板(6)的数量不小于2个,上下叠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孔(3)为长圆形通孔,长度不小于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顶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吊装设备连接的吊环(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8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由两个相交的侧立面与冠梁(2)端面围合形成,两个侧立面以冠梁(2)的水平中轴线为中线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81)的横截面呈弓形,由圆弧形立面与冠梁(2)端面围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81)为由冠梁(2)端面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的凸榫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孔(3)与连接锚索(4)之间填塞有柔性防水材料(9)。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全预制桩顶冠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护桩(1)浇筑的过程中,在支护桩(1)顶部预埋设置连接锚索(4);
步骤二、根据安装设计需求,在工厂预制冠梁(2);
步骤三、将冠梁(2)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安装顺序摆放;
步骤四、将支护桩(1)顶面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剔凿,捋顺连接锚索(4);
步骤五、吊升冠梁(2),将连接锚索(4)对应穿过冠梁(2)上的锚固孔(3),下放冠梁(2)至支护桩(1)顶面;
步骤六、在连接锚索(4)与锚固孔(3)进行填塞密封,确保密实,避免冠梁(2)的晃荡;
步骤七、将连接锚索(4)端部以锚具(5)锁紧固定;
步骤八、调整待安装的相邻冠梁(2)的位置,卡设对齐相邻冠梁(2)的连接凸部(81)和连接凹部(82),然后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七,设置相邻冠梁(2);
步骤九、当地下结构施工至地面后,即可对冠梁(2)进行拆卸回收,待下一个工程项目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39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基坑垮塌的建筑基坑装配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盖挖法基坑支架施工方法